簡 介
灰霉病在我國北方菜區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病害。塑料大棚、溫室、小拱棚等保護設施栽培的番茄、辣椒、黃瓜、菜豆等蔬菜常發生灰霉病的流行,嚴重時減產達20~30%以上。我國南方菜區,過去較少發生此病,但近年來由于保護設施栽培的發展,灰霉病也開始發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癥 狀
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實,也可以侵害葉片和莖等部位。果實受害一般先從殘留的花瓣、花托等處開始,出現濕潤狀,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漸發展成濕腐,從萼片部向四周發展,可使1/3以上的果實腐爛,病部長出一層鼠灰色茸毛狀的霉層,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幼果發病較多,但即將轉熟的大果也可受害,且常見整穗果實都發病受害(圖1)。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不定形的濕潤狀、灰褐色病斑,可造成葉片濕腐凋萎。莖部染病發生長橢圓形或不定形的長條狀、灰褐色病斑,潮濕時亦長出灰色霉層,嚴重的可引致病斑以上的莖、葉枯死。
病 原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屬于半知菌的一種真菌。分生孢子梗細長,有分隔和分枝,灰至灰褐色,成叢從寄主表皮長出,大小為280~550×12~24微米。分生孢子近球形或卵形,單細胞、淡色,大小為9~15×6.5~10微米(圖2)。病菌還可產生黑褐色、不規則形的菌核。病菌寄主范圍較廣,除侵染茄科蔬菜外,還可侵染瓜類、甘藍、菜豆、萵苣、洋蔥、蘋果等作物,引起灰霉病。
發生規律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或微菌核隨病殘體或遺留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下一個生長季初侵染的菌源。在我國南方的病菌也可以在保護栽培設施內終年存活。病菌的分生孢子可通過風雨、昆蟲、甚至農事操作而傳播,條件適宜時即萌發,多從傷口或衰老、壞死組織侵入。初侵染發病后又長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通過傳播可不斷進行再侵染。
保護設施內環境潮濕,不通風,約20~24℃的溫度,有利于此病發生和流行。我省近年發展的棚架或小拱棚復蓋栽培,凡通風換氣控制不好、春季霉雨期、都容易誘發灰霉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番茄灰霉病最主要的措施是極力搞好棚室內的通風、透光、降濕,但同時還要保持溫度不要太低。其次要加強肥水管理,使植株長勢壯旺,防止早衰及各種因素引起的傷口。發現病株、病果應及時清除銷毀;收獲后徹底清園,翻曬土壤,可減少病菌來源。田間初發現病株、病果應隨即摘除外,還要選噴下列藥劑防治:
(1)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
(2)40%多硫懸浮劑400倍液。
(3)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4)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要注意病菌容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在一個生長期內不可使用同一種藥劑,而需將上述藥劑輪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