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12時,在北京懷柔度假村水岸山吧餐廳就餐的200多名游客中,有80名游客餐后半小時先后出現頭暈、乏力、昏迷等中毒癥狀。這是繼2009年10月順義“毒面條”事件之后,北京地區又一起大規模“可樂定”中毒事件。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專家指出,要高度警惕“可樂定”等新發化學毒物威脅公共安全。
新發化學毒物已致多人死亡
解放軍307醫院接到救援任務后,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對抽取的食物原料及殘渣等樣本進行檢測,第一時間檢測出中毒化學毒物為“可樂定”。
當晚,307醫院開通綠色通道,緊急收治3批共34名重癥患者,組織腎內消化、急診、心內等8個學科專家參加搶救。在采取綜合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重點運用先進的血液灌流技術救治重癥患者,取得顯著療效,未發生死亡病例。日前,已有31名危重患者痊愈出院。
據本刊記者采訪了解,307醫院“全軍中毒救治中心”是全軍唯一的中毒救治中心,也是國家和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化學損傷救治基地,先后參加奧運安保、日本遺棄化學武器處置、烏魯木齊“7·5”針刺事件等重大救援任務。
參加北京懷柔“可樂定”群體中毒事件應急救治的307醫院腎內科主任王漢斌、毒物檢驗科主任孫成文等專家認為,這次群體中毒與以往不同,顯示出一種新發化學毒物中毒動向,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受訪專家指出,根據以往發生的類似群體中毒救治病例,發現一些民用、易得、無色無味的化學藥品施毒,如可樂定、鹽霉素、渙散隆(鼠藥)、克倫特羅(瘦肉精)等,已成為一種新發化學毒物,重則致人死亡,引起社會恐慌。
近3年來,僅307醫院便已先后收治了北京、河北、山東等20余起近千人類似群體中毒事件,事件中已有多人死亡。
易獲、易施、不易識別
在受訪專家看來,目前化學毒物從施毒手段上主要有3種形式:
一是劇毒類,如毒鼠強、氰化鉀等毒物,國家管理嚴格,不易獲得,不易施毒。
二是有色有味類,如百草枯、敵敵畏等農藥,容易獲得,氣味大,不易施毒。
三是無色無味類,如造成這次群體中毒事件的“可樂定”等,容易獲得,容易施毒,常見投放水源、飲料、食品,且不易識別發現。
“可樂定”是一種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的西藥,常用成分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在水或乙醇中溶解。主要是用來降血壓,因為神經抑制作用,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口干、嗜睡、頭暈、鎮靜、便秘。
本刊記者了解到,以“可樂定”為主要成分的鹽酸可樂定片就是一種非處方藥,在某些藥店即可買到。逐漸多發的“可樂定”等新發化學毒物中毒事件,對國家的食品藥品管理、公共安全維護,甚至化學反恐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有受訪專家指出,普通市民尤其要注意食品安全。目前,城市里的餐飲行業食品衛生管理和從業標準相對規范,非餐廳員工也不容易進入后廚,相對減少了毒物投放的幾率。而日益走俏的城郊餐飲和農家樂,在這些方面的管理尚不嚴格,更要引起公眾的注意。
應對水平亟待大幅提高
目前,化學毒物中毒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復雜,毒物種類多樣化,投毒手段多樣化,毒物損傷效應多樣化,毒物檢測與救治難度逐步加大,社會公眾對中毒的心理恐慌也越來越嚴重。但我國現有應對力量卻顯不足。為此,多位受訪專家建議大幅提高化學毒物中毒事件的應對水平。
首先,應加強專業救治隊伍建設。我國現有知名救治專家年齡偏高,多數已退休離崗,專業人才青黃不接。應充分發揮國家和軍隊“三防”救援力量,建立國家或軍隊級人才培訓基地,承擔各地專業人員培訓任務,提高綜合救治水平。
其次,需加大專業救援裝備投入。目前專用救援設備不系統,數量不足,設備陳舊老化。一旦發生百人以上的大規模中毒事件,現有裝備不足以應對。應加大對國家和軍隊專業救治機構的投入,更新設備,加大戰略儲備力度,建立規范化、規模化、系統化的臨床毒物檢測技術平臺。
同時,要重視救治技術的科學研究。目前化學毒物中毒的救治方法單一,缺乏特效解毒藥物。由于此類藥物使用范圍小,經濟效益少,因而科技人員、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廠家缺乏研發積極性。急需有關部門安排建立專項研究基金,加快各類解毒藥物的研發。
新發化學毒物已致多人死亡
解放軍307醫院接到救援任務后,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對抽取的食物原料及殘渣等樣本進行檢測,第一時間檢測出中毒化學毒物為“可樂定”。
當晚,307醫院開通綠色通道,緊急收治3批共34名重癥患者,組織腎內消化、急診、心內等8個學科專家參加搶救。在采取綜合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重點運用先進的血液灌流技術救治重癥患者,取得顯著療效,未發生死亡病例。日前,已有31名危重患者痊愈出院。
據本刊記者采訪了解,307醫院“全軍中毒救治中心”是全軍唯一的中毒救治中心,也是國家和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化學損傷救治基地,先后參加奧運安保、日本遺棄化學武器處置、烏魯木齊“7·5”針刺事件等重大救援任務。
參加北京懷柔“可樂定”群體中毒事件應急救治的307醫院腎內科主任王漢斌、毒物檢驗科主任孫成文等專家認為,這次群體中毒與以往不同,顯示出一種新發化學毒物中毒動向,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受訪專家指出,根據以往發生的類似群體中毒救治病例,發現一些民用、易得、無色無味的化學藥品施毒,如可樂定、鹽霉素、渙散隆(鼠藥)、克倫特羅(瘦肉精)等,已成為一種新發化學毒物,重則致人死亡,引起社會恐慌。
近3年來,僅307醫院便已先后收治了北京、河北、山東等20余起近千人類似群體中毒事件,事件中已有多人死亡。
易獲、易施、不易識別
在受訪專家看來,目前化學毒物從施毒手段上主要有3種形式:
一是劇毒類,如毒鼠強、氰化鉀等毒物,國家管理嚴格,不易獲得,不易施毒。
二是有色有味類,如百草枯、敵敵畏等農藥,容易獲得,氣味大,不易施毒。
三是無色無味類,如造成這次群體中毒事件的“可樂定”等,容易獲得,容易施毒,常見投放水源、飲料、食品,且不易識別發現。
“可樂定”是一種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的西藥,常用成分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在水或乙醇中溶解。主要是用來降血壓,因為神經抑制作用,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口干、嗜睡、頭暈、鎮靜、便秘。
本刊記者了解到,以“可樂定”為主要成分的鹽酸可樂定片就是一種非處方藥,在某些藥店即可買到。逐漸多發的“可樂定”等新發化學毒物中毒事件,對國家的食品藥品管理、公共安全維護,甚至化學反恐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有受訪專家指出,普通市民尤其要注意食品安全。目前,城市里的餐飲行業食品衛生管理和從業標準相對規范,非餐廳員工也不容易進入后廚,相對減少了毒物投放的幾率。而日益走俏的城郊餐飲和農家樂,在這些方面的管理尚不嚴格,更要引起公眾的注意。
應對水平亟待大幅提高
目前,化學毒物中毒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復雜,毒物種類多樣化,投毒手段多樣化,毒物損傷效應多樣化,毒物檢測與救治難度逐步加大,社會公眾對中毒的心理恐慌也越來越嚴重。但我國現有應對力量卻顯不足。為此,多位受訪專家建議大幅提高化學毒物中毒事件的應對水平。
首先,應加強專業救治隊伍建設。我國現有知名救治專家年齡偏高,多數已退休離崗,專業人才青黃不接。應充分發揮國家和軍隊“三防”救援力量,建立國家或軍隊級人才培訓基地,承擔各地專業人員培訓任務,提高綜合救治水平。
其次,需加大專業救援裝備投入。目前專用救援設備不系統,數量不足,設備陳舊老化。一旦發生百人以上的大規模中毒事件,現有裝備不足以應對。應加大對國家和軍隊專業救治機構的投入,更新設備,加大戰略儲備力度,建立規范化、規模化、系統化的臨床毒物檢測技術平臺。
同時,要重視救治技術的科學研究。目前化學毒物中毒的救治方法單一,缺乏特效解毒藥物。由于此類藥物使用范圍小,經濟效益少,因而科技人員、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廠家缺乏研發積極性。急需有關部門安排建立專項研究基金,加快各類解毒藥物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