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大營坡的王小姐稱,近日,她在火車站附近一超市買了盒方便面,原本以為自己買的是“康師傅”,哪知回家仔細一看,才發現自己買的是一種叫“康利桶”的方便面。
從外包裝上看,這個“康利桶”與“康師傅”非常相似,但口味就差了許多。王小姐告訴記者,在火車站附近的商店里,這種“傍名牌”的現象十分普遍,稍不注意就會買到“偽名牌”。
在火車站附近記者看到,許多小賣部和超市都有賣這種名為“康利桶”的方便面,特別是那個“桶”字,如果不仔細看還會以為是“傅”字。
像這種食品品牌相似的例子還非常多。記者在一家超市的飲料區看到,在“營養快線”旁邊就擺放著一種名為“美麗快線”的飲料,其包裝顏色以及商標的設計都與娃哈哈的“營養快線”非常相似,只不過產地變成了廣州中山。而統一的“鮮橙多”更是成了眾多商家爭相模仿的對象,紛紛推出諸如“康龍”鮮橙多、“佳樂緣”鮮橙多等。不僅包裝一模一樣,就連“鮮橙多”這幾個字也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在“鮮橙多”三個字的上方有小小的“康龍”或者“佳樂緣”字樣,很容易被消費者疏忽。而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種名為“康龍”的鮮橙多竟然出自貴陽小河一個叫爛泥村的地方。
除此之外記者還看到了“歡喜可樂”、“可兒可樂”等與“可口可樂”發音相近或者包裝相似的飲料。
正在此購物的一名消費者告訴記者,像這樣的產品已經見怪不怪了,自己就曾買到過一袋包裝幾乎跟“好吃點”一模一樣的餅干,回家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吃好點”,令他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