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場食品“早產”現象嚴重
“本來夏季食品就不容易存放,生產日期提前更會影響到市民夏季飲食健康。”7月21日,記者從大連甘井子區消費者協會了解到,入夏以來,消協連續接到不少關于飲料、面食等食品生產日期“早產”等方面的投訴。
7月17日,消費者劉女士在某商場買了一箱壽桃,回家后發現,里面的壽桃表面已經長毛了,細看生產日期,竟是“2007年7月18日”,這壽桃竟然是“明天”生產的。劉女士立即到甘井子消協投訴,在消協的調解下,廠家賠償了劉女士200元錢。
7月19日,張先生花10塊錢在附近商店批了12根雪糕回家,兒子當天吃完雪糕后拉肚子。張先生拿出冰箱里剩下的雪糕,查看生產日期,其包裝袋外的生產日期竟然是7月26日的。張先生拿著剩下的雪糕到商店理論,店方不配合。在消協的調解下,商家退回了雪糕錢。
甘井子區消協提醒廣大市民,夏季由于溫度過高,食品容易變質,很多食品的保質期都相應縮短,所以,在選購商品時,要看產品包裝上的標簽內容是否齊全,特別是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以及產品類型;要選擇有一定規模、信譽好、產品質量穩定的生產企業的產品;注意保存方法,食品的保質期會隨著季節的改變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