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佛手又名金佛手,佛手柑。其性狀與柑橘、柚等水果類似,與香櫞、檸檬等有近緣關系,為蕓香科、柑橘屬枸櫞變種形成的一種果實。由于其果實頂端開裂如手指狀,屈伸不一,長短參差,酷似佛像的手,形態美觀自如,故名佛手。
《紅樓夢》第五回在賈元春的“判詞”中提及了香櫞,在第四十一回寫有:“那大姐因抱著一個大柚子玩的,忽見板兒抱著一個佛手,便也要佛手。”第七十二回里,寫到有種古玩叫“臘油凍的佛手”。
“ 臘油凍”是一種名貴的石料,屬于浙江青田石的一種,十分罕見名貴。曹雪芹在同一部書中前后提及了香櫞和佛手兩種水果。后人多將此兩種水果混為一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枸櫞、香櫞和佛手柑視作同一種東西。在《植物名實圖考》中,也把香櫞與佛手等同起來: “宋《圖經邕著錄》載,枸櫞草木狀,即佛手。”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趣事。盡管《植物名實圖考》作者費了諸多筆墨來說明如何認識佛手,結果還是沒有搞清佛手的名實問題。可見有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而實際上并不簡單。我們也就無從責怪李時珍出錯了。
人們常說的佛手又名金佛手,佛手柑。其性狀與柑橘、柚等水果類似,與香櫞、檸檬等有近緣關系,為蕓香科、柑橘屬枸櫞變種形成的一種果實。由于其果實頂端開裂如手指狀,屈伸不一,長短參差,酷似佛像的手,形態美觀自如,故名佛手。
佛手原產佛教之國印度,后傳入我國,主產于我國長江以南的浙江、廣東、福建、四川等地。作為觀賞植物,佛手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
佛手外皮黃綠色或橙黃色,有皺紋及油點。果肉淺黃白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線狀或點狀維管束,氣香,味微甜后苦。成熟后的佛手色澤金黃、油亮,且香氣馥郁,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氣爽,可謂色、香、形俱佳。干果氣清香而不裂,老熟后呈古銅色,質堅如木,易于長期保存。
佛手含有檸檬油素及微量香葉木甙和橙皮甙。佛手醇提取物對腸道平滑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乙酰膽堿引起的十二指腸痙攣有顯著的解痙作用,可擴張冠狀血管,增加冠脈的血流量,減緩心率和降低血壓。
佛手是一種常用中藥。其全身是寶,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性味辛、苦、甘、溫、無毒,入肝、脾、胃三經,有理氣化痰、止嘔消脹、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種藥用功能,對氣管炎、哮喘病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對消化不良、胸腹脹悶療效顯著。民間有不少以佛手為主藥的驗方,如鮮佛手10克,加生姜6克,水煎去渣,加白砂糖溫服,每日1次,治濕痰咳嗽。鮮佛手果皮1.5~3克,加糖少許嚼食之,治嘔逆不止、反胃作嘔。通過提煉、蜜調、浸漬、配制等方法,佛手往往被加工成多種食品和飲料,諸如果脯、蜜餞、佛手酒、佛手茶、佛手蜜等。
佛手可盆栽,作為觀賞果木。盆栽佛手常青,果實金黃,象征吉祥,歷來享有“果中仙品,世間奇卉”之美譽,極富觀賞價值。其果形奇特美觀,狀如觀音纖手,或握或伸,千姿百態,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