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來,每當有新病人來看病,問我應該補點什么,我總是說,你回家準備一口大鍋,一次放上2公斤以上新米,慢慢熬,熬成一鍋粥,粥上面有一層膏油一樣的米糊,你要堅持每天早上空腹喝上一大碗,這對身體很有好處。
粥上面那層細膩、粘稠的米糊,中醫叫做“米油”,民間叫“粥油”,杭州人叫“粥引湯”。這層粥油,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滋補力很大,所以行內也有“粥油賽參湯”的說法。人參湯大補元氣,但不是人人適合,要吃人參湯必須與中醫生商量。但粥油不同,它沒有任何禁忌,家家能燒,人人能吃,怎么吃也吃不壞。
中醫認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用大米熬粥,有很大一部分營養進入湯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為豐富,是米湯的精華,滋補力之強,絲毫不亞于人參、熟地等名貴的藥材。清代趙學敏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他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認為“米油可代參湯”,因為它和人參一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
喝粥油最好是空腹,而且要加入少量食鹽,因為它可以起到引“藥”入腎的作用,以增強粥油補腎益精的功效。
要想獲得優質的粥油,煮的時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不要添加任何佐料。研究表明,新鮮大米的粥油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適合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服用。而陳米熬成的粥油,則有導致潰瘍的副作用。因此,熬粥所用的米必須是優質新米;否則,粥油的滋補作用會大打折扣。
說到腫瘤病人的飲食,另外一個普遍的誤區就是病人過多地吃水果。大家都知道吃水果對身體有好處。一個人生了病,家里各種各樣的水果多得不得了,病人家屬這個時候也會勸病人多吃點水果。但在這里,我要告訴大家:水果一籮筐,不及粥油一大碗!多吃水果不僅不能有效地改善病情,而且如果一味多吃水果,肚子會被水果填得飽飽的,結果連飯都吃不下了,這樣反而會影響康復的進程。
“人是鐵,飯是鋼”,老話里的道理往往樸素而深刻,所以說來說去,還是要多吃飯。
多吃米仁不喝酒
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腫瘤病人,特別是有腹水的病人,不宜多吃水果,宜多吃米仁、小米、小赤豆、冬瓜等利濕健脾的東西。一些病人在用藥兩個月后,出現腹水不減少的情況,僵持在那里,那就應該在飲食上有意識地吃米仁、小米、小赤豆、冬瓜,這樣往往會起到使尿量增加、腹水減少的效果。腹水消失后的兩個月內,飲食仍要以植物類蔬菜、米飯為主,盡可能多吃利濕健脾的食物,不吃發物,也不要吃動火之物,以免消化道出血。如果氣脹呢,可吃點炒香榧、葵花子,很有效果。
常有病人問我一些民間草藥如大葉青、小葉青(一種蛇藥)、牙齒等可不可以吃?我認為這些草藥過于寒涼,久服易傷脾陽,胃口下降,所以不宜久服。還有的問藤梨根能不能吃?我說你肚子里還能裝得下?吃點不要緊,但最好還是把胃留給米仁、小米,因為利濕的食物對于治療腫瘤是有益處的。
再一個就是飲酒。我們從來不主張腫瘤病人飲酒,絕大多數病人能遵守我們規定,但有的病人很難熬得過。其實,酒這個東西啊,對腫瘤是沒有好處的。
我們有張食物宜忌表
第一次到我們艾克醫院看病的人,會拿到一張食物宜忌表,上面寫清楚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暫時不能吃或者永遠不能吃。在不能吃的食物中,包括了雞、雞蛋、糯米、酥餅、栗子、牛肉、蝦、蟹等等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就會碰頭的食物,有20種之多。
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忌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歷來醫家對此十分重視,有關內容也廣泛存在于《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籍中。實踐證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魚、肉、雞、蛋、蔬菜、瓜果、醬、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們本身都具有各自的性味,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藥物的治療作用,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為了更快地讓自己的病好起來,服用中藥期間及以后的一段時間忌忌口,我們認為是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于老一輩常說的“發物”,中醫按其性能分為6類:如姜、蒜等發熱之物;蝦、蟹等發風之物;辣椒、胡椒、高溫膨化食品(如爆米花)等發火之物;還有參茸、胎盤等補益膩滯之品,都在忌口之列。
有人不解,問:孫醫生,糯米為啥也不能吃?我說腫瘤病人服藥期間往往濕重,而濕重體質應當忌口糯米食品。另外,肢體酸疼的,糯米也需要忌口,所以最好別吃或少吃粽子、湯團這些糯米做的食品。
比方說腸腫瘤患者,有的病人大便以后還想大便,肛門下墜感很嚴重,那我們就用升麻,用以升托,因為升麻有“升”之性,這就是以偏糾偏。但如果飲食不忌,如吃生冷或油膩或大補的東西,升麻就會失去作用,病人也就感覺不到癥狀的好轉。
再比如肺腫瘤,咳嗽痰中帶血,中藥就用涼血止血藥物,方中加用川貝、仙鶴草、制龜板、制鱉甲,一般能見效。但如果你吃辣椒、胡椒、膨化食品,那藥效肯定不明顯,說不定咳血只會加重。
為了使每個病人切實履行好忌口的義務,我們會給病人一個本子,要求病人把每天的飲食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