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夏蘇英
長沙市中心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教授
【體質】
五臟陽虛癥狀各不同
什么是人的體質?中醫認為,是先天遺傳加上后天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形成的,是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固有的特性。人體的體質,反映了機體內陰陽運動形式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由臟腑的盛衰決定,并以氣血為基礎。
當五臟陽虛時,每個臟器的表現各有不同。
心陽虛,除了通常陽虛都會有的癥狀外,還有心悸、心慌、憋悶、心前區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易悲傷等表現。
肝陽虛,可出現頭暈目眩,兩側肋下不適,乳房脹痛,易驚恐或情緒抑郁等表現。
脾陽虛,可出現食欲不佳,惡心、打嗝、噯氣、大便稀溏不成形等癥狀。
腎陽虛,有腰膝酸軟、多次小便或不通、陽痿早泄、性功能衰退等表現。
肺陽虛,通常表現出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音低且少言、氣懶等癥狀。
【飲食建議】冬季養生,要著眼于“藏”,神藏于內,可以有效地增強抗病能力,有益身心健康。但人的體質各異,其陰陽盛衰、寒熱虛實,偏差相當大,因此,冬季飲食原則應因人而異,辯證施食。
一般來說,冬季飲食上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豆類、乳類、花生、動物內臟等,飲食宜減咸而增苦,以養心氣。如陰虛者應多食滋陰食品,如芝麻、蜂蜜等;陽虛者應多吃溫陽食品,如韭菜、狗肉等;氣虛者應多吃人參、大棗等補氣食物;血虛者應吃些荔枝、羊肝等。
【癥狀】
陽虛者普遍手腳冰涼
如何判斷陽虛呢?一般來說,陽虛的人通常都有怕冷、手腳冰涼、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癥狀。如上面已經描述過的,根據心、肝、脾、肺、腎五臟的不同,表現的癥狀各不同。
怕冷、手腳冰涼,是陽虛者的最主要表現。人體的陽氣就像自然界的太陽,溫煦著整個機體,所以當缺陽時,必然感到手腳不暖和、怕冷。
完谷不化,就是百姓平常說的“整吃整拉”,若把食物消化過程比喻成煮飯,胃腸等器官就是煮飯用的鍋,陽氣就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飯就煮不熟。沒有陽氣,人就會整吃整拉。
陽虛還表現在舌淡而胖,或有齒痕。生活中,只要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有些人的舌頭兩側不平,有牙齒痕跡,這也是陽虛的表現。原因是,當人陽氣虛衰時,會導致水液蒸騰降低,體內就有多于水分蓄積。此外,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則會衰退,就可能出現精神不振的現象。
【飲食建議】小寒是全年最冷的時候,中醫認為,最寒冷的季節是陰邪最盛之時,人們要特別注意從日常飲食中,多攝取一些溫熱食物,以此用于抗寒。
常見的熱性食物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溫性食物有糯米、高粱、刀豆、薺菜、蘆筍、生姜、蔥、大蒜、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杏仁、羊肉、狗肉、雞肉、鱔魚、海參等。小寒時節的飲食,以補辛熱食物為主,推薦時令果蔬是木瓜、桂圓。
【法則】
調養鍛煉節欲很重要
法則一:對陽虛者而言,精神調養是重中之重。中醫認為,節制七情是保養陽氣的有效方法,過激的情緒刺激,不僅損傷陽氣,也傷神。驚恐傷腎,恐則氣下,故有“被嚇得屁滾尿流”之說。
法則二:陽虛者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天氣一轉涼,就覺得冷。因此,要學會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曬曬太陽,不要過度貪涼直接吹冷風。
法則三:“動則升陽”,所以陽虛體質的人,無論春夏秋冬,都要加強身體鍛煉,只有堅持不懈,才能起到養陽保健作用。
法則四:飲食調養也是養陽五大法則之重,陽虛者,主食方面宜以性味甘平的米、面、豆類為主;肉類可多吃些羊肉、狗肉、牛肉等;菜類宜吃韭菜、生姜、茴香苗等;水果宜吃些大棗、蘋果、柑橘等。
法則五:節制性欲也是養陽不可缺少的法則之一,性生活是人體的正常生理要求,但若過度,不僅傷腎陽,也耗傷腎精。
【飲食建議】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是陽氣降到極致而要生發的階段。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說。
冬春之交,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應多吃些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如生姜、大蔥、辣椒、花椒、紫蘇葉、桂皮等。大寒時節的飲食,以補辛溫食物為主,推薦時令果蔬是獼猴桃、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