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一些胃潰瘍的患者抱怨:病剛好,怎么又發作了?其實,這不足為奇。盡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治療胃潰瘍取得了較好療效,但愈后的復發率卻很高,常給患者帶來很多煩惱。
疼痛進食后可緩解
胃潰瘍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45-55歲最多見,男性稍多。在正常情況下,胃黏膜不被消化,酸性胃液的侵蝕作用和胃黏膜的防御力量處于動態平衡,而胃潰瘍病的發生則是失去這一平衡的結果。
胃潰瘍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位于心窩下或上腹部中線周圍,呈燒灼性、嚙咬性或饑餓性鈍痛、脹痛或隱痛。但有時也僅局限于胸腔下部。疼痛發生后會持續半小時到三小時。這種疼痛與飲食有關,常因饑餓、服藥、酸性食物或飲料而誘發。疼痛可以因進食、飲水、服用堿性食物(如饅頭)而緩解。
胃潰瘍可能癌變
胃潰瘍的嚴重后果之一就是惡變為癌。專家介紹,如果出現下列情況,要提高警惕。
第一,疼痛性質和規律發生改變。如果疼痛變為不定時發作,或成為持續性隱痛,或疼痛性質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則應警惕為癌變先兆。
第二,用藥后無效。雖說胃潰瘍易反復發作,但平時服用抗潰瘍藥物后,癥狀一般能夠緩解。如果按常規服用抗潰瘍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效果變得不明顯,甚至無效,就應特別注意。
第三,消瘦。胃潰瘍病人在短期內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發熱及進行性的消瘦,則癌變的可能性增大。
第四,出現嘔血和黑便。若發生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并且發生嚴重貧血,表明胃潰瘍可能正在癌變。
第五,腹部出現包塊。胃潰瘍患者一般不會形成腹部包塊,但是如果發生癌變,潰瘍就會變大、變硬,形成包塊。
治療首先應排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持續存在是胃潰瘍復發率高的重要原因。如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必須加以根除。有些病人雖然已無幽門螺桿菌感染,但仍有可能復發,或根除后再次感染幽門螺桿菌而導致潰瘍復發。
經胃鏡檢查確診為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潰瘍患者,在進行正規抗潰瘍病治療4-8星期后,宜轉入一段時間的維持治療,適當提高胃內PH值,這是預防復發的最重要方法。
飲食是預防和治療的重要環節
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加強營養。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稀飯、細面條、牛奶、軟米飯、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于修復受損的組織和促進潰瘍愈合。另外,可適當選擇一些有保護胃黏膜作用的保健品,如沙棘果油等。
患者應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干及各種粗糧。這些食物不易消化,會引起胃酸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負擔。
三項注意,減少胃潰瘍復發
首先,減少誘發因素,包括戒煙、不飲烈性酒,加強自我保健,注意生活飲食規律。同時,盡可能少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
其次,凡潰瘍病復發次數多、潰瘍愈合慢、曾出現并發癥(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的病人應堅持維持治療。
最后,在認真進行維持治療的同時或停藥后不久即出現潰瘍病復發者,應及時去醫院復診,了解是否又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誤診斷和正確治療。王晶
鏈接:
沙棘果油可保護胃黏膜
沙棘果油是由棕櫚酸、棕櫚烯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多種有益脂肪酸組成,富含100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抗潰瘍、提高免疫力、美容等功效。
沙棘果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高達70%,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如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A、硒、鎂、鋅、鐵、錳等含量也比較高。特別是在消炎、抗潰瘍方面的作用較為顯著。
臨床研究表明,沙棘果油適用于多種原因引起的胃炎、胃潰瘍患者。作用機理在于沙棘果油可在受損的黏膜處形成一層有效的保護膜,抵抗外界攻擊因子,如胃酸以及細菌等。而且,沙棘果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及VE類物質又為黏膜的修復提供營養,促進局部病變修復,因而對胃潰瘍患者具有肯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