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五旬的老樊喜好飲酒,前不久的一個晚上,他在臨睡前喝了一杯自泡的藥酒,結果半夜時突然出現心慌、胸悶、嘔吐等癥狀,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急診科。醫生檢查后確診老樊為藥物中毒,而且直接影響到他的心臟功能。經病史專家判斷,患有風濕病的老樊是烏頭堿中毒。
秋冬季節,很多人熱衷于自制藥酒,人參、枸杞、黃芪、海馬、烏頭……只要聽說是滋補或治病的就拿來泡著喝。其實,中藥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十分復雜,藥酒的泡制應有專業中藥師指導,飲用時也不能一次喝得太多。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藥酒的適應性也不同,所以自制藥酒及飲用藥酒必須講科學,避免走入誤區。
中醫認為,酒為百藥之長。中藥泡酒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內經素問》中已載有"上古圣人作湯液醪醴"的內容,醪醴就是治病的藥酒。時下,飲用補酒已成為民間最常見和最常用的一種進補方法。很多人熱衷于自制藥酒,但在具體操作中誤區不少。
藥酒一般隨所用藥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進補類有補血、滋陰、壯陽、益氣的不同,治療類有化痰、燥濕、理氣、行血、消積的區別,屬涼寒性的中藥有靈芝、百合、貝母、龜板、鱉甲等,屬溫熱性的藥有附子、干姜、肉桂、人參、鹿茸、虎鞭等。
飲用藥酒還要根據體質、季節、地域、年齡、性別等不同來辨證飲用,尤其應注意避免以下五個誤區--
誤區一 藥酒補酒不分
服用藥酒前須認清功效。通常藥酒分為治療性藥酒和滋補養生性藥酒兩類。前者有特定的醫療作用,主要依據醫生的處方或經驗方來配制,其服用對象和服用方法均較嚴格。市場上常見的多為滋補酒,一般都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也只有一小部分能作為日常服用之品。
誤區二 就餐時飲藥酒
很多人在聚餐時會拿出精心泡制的藥酒與親友分享,覺得既滋補又助興。但是,藥酒是有藥效的,通常情況下不能在吃飯時服藥,藥酒的服用同樣應遵守這一規則,吃飯時喝藥酒不僅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還會影響藥效的發揮。
誤區三 喝藥酒多多益善
古代醫家曾明確指出:"藥酒補虛損,宜少服,取緩效。"在服用藥酒時,要根據個人對酒的耐受力,一般每次服用15~30毫升,早晚各飲1次或每日3次為宜。與過量服用白酒不同,大量服用藥酒的后果與過量服用藥品相同,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誤區四 千人一方
中醫強調,選用藥酒應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神經衰弱者,應選用滋補類藥酒,如五味子酒、十全大補酒、人參酒等;風寒、中風后遺癥者應飲活血化瘀類藥酒;有月經病的人,可飲用調經酒、當歸酒等;風濕病患者可選用風濕藥酒、五加皮酒、木瓜酒等祛風濕藥酒;腎陽虛、勃起功能障礙者可選用鹿鞭壯陽酒、淫羊藿酒、參茸酒、海狗腎酒等壯陽藥酒。
誤區五 藥酒越陳越好
很多人認為,酒是陳的香,藥酒也應該是泡的越久越好。事實并非如此,飲藥酒要注意時效,儲存得當的情況下,一般優質酒以儲藏4~5年為最佳。如果繼續長期儲存,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使酒精度下降,酒味變淡,香氣消失,藥效也會受到影響。若出現大量沉淀物或已酸敗變質,則絕對不能再飲用。
由于藥酒以酒泡制而成,對酒有禁忌的人同樣不宜服用藥酒,如肝病、高血壓、冠心病、中風、骨折、皮膚病患者,以及對酒精過敏的人和孕婦、乳母等。只有正確、適量、合理飲用藥酒,才能對身體有所裨益,如若亂服或無劑量限制,極易造成藥物或酒精中毒,出現肝硬變、老年癡呆、智力減退、多發性神經炎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