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準備各種美食,看著寶寶大口大口地吃,應該是家長最開心、最滿足的事情。可這樣持續幾天,寶寶會突然什么都不想吃了,并且開始發燒,連小嘴巴里也臭臭的,這便是寶寶積食了。
近日,健康育兒群里有幾位家長反映自己的寶寶特別容易積食,對此專家提醒,喂食過多是主因。
冷熱混吃,最易造成胃內“打架”
鄭州市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曉燕介紹,所謂積食,中醫也稱為積滯,相當于西醫的消化不良,是小兒內傷乳食,停滯中脘,積而不化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患。
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大吃大喝的情況比以往少了許多。既然這樣,寶寶為何還會積食呢?王曉燕說,少了大吃大喝并不等于說孩子吃得少了。由于兒童食品種類的增加,其實,寶寶吃的東西往往比以前更多、更雜,而一些不合理的飲食非常容易形成積食,比如:紅薯和花生,紅薯和雞蛋,冷熱食物混合吃,尤其是先吃熱食后吃冷食,非常容易造成食物在胃內“打架”。
王曉燕說,積食主要表現為不思乳食、腹脹、噯氣,或有腹痛、嘔吐、腹瀉、大便味臭色白等,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如果寶寶出現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欲明顯不振;寶寶常自己說肚子脹、肚子疼;鼻梁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等情況,就有可能是積食了。對于寶寶來說,積食不是小問題,它不僅增加寶寶腸、胃、腎臟的負擔,還可能給這些臟器帶來疾病。因此,需要父母們引起足夠的重視。
不要經常反復給寶寶服用消食藥
積食一般多發生于嬰幼兒。王曉燕說,小兒脾胃功能較差,又不知饑飽,喂食過多是積食的主要原因。另外過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活動過少、食后很快入睡也是造成積食的原因。
為了防止寶寶積食,有些家長會經常讓寶寶吃消食片,覺得只要吃完飯吃點消食片就不會造成積食了,而寶寶也會像吃糖豆一樣,一顆接一顆地吃;還有些家長會經常給寶寶吃王氏保赤丸,感覺這是中成藥,多吃點也沒有關系,其實這些方法都不能常用。
王曉燕說,消食藥確實能促進寶寶消化,但如果家長經常反復給寶寶服用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藥,可能會影響小兒自身的消化功能,何況有些消食藥含有瀉下藥物(如王氏保赤丸就含有大黃、巴豆霜),常用會傷脾胃,甚或造成肝腎損傷。
其實,日常生活中,家長只要注意定時定量喂養、葷素搭配合理、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便可防止積食的發生。另外,王曉燕提醒,冷飲、冷食最傷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虛寒、脾胃不和,從而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一定要少讓孩子吃這些食物。再者,俗話說要想小兒安,需要三分饑與寒,晚上讓寶寶吃七八成飽即可。
食療法、按捏法
有助緩解積食癥狀
積食對于寶寶來說,屬于最常出現的病癥之一,因此家長最好能掌握幾種對付積食的方法。下面,專家介紹了幾招食療和按捏的方法,希望能對家長有所幫助。
按捏療法:
如果寶寶出現積食情況,家長可經常給其捏捏脊。方法: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家長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從尾骶骨開始,慢慢地向前捏按,一直到頸部,由下而上連續捏3~5遍,堅持早晚各一次。
家長還可給寶寶揉揉腹部。方法: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可搓熱手掌,用手掌根順時針旋轉按揉該穴,每次30下左右,每日兩次。
另外,家長還可按捏寶寶足部,緩解積食癥狀。方法: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涌泉穴,旋轉按摩30~50下,每日兩次。
飲食療法:
炒糖山楂: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后讓孩子吃點。
山藥米粥:取干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100克,白糖適量。將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食用。
白蘿卜粥:白蘿卜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相關閱讀】
寶寶積食調養 忌吃果凍
有厭食積食感 喝淮山內金粥
三款食療方 消除積食超級有效果
過節易致積食消化不良 專家薦四種養生藥粥消食
專家介紹節日食療方:三茶一湯有助消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