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雖然天氣開始變暖,但晝夜溫差較大,天氣多變,時有寒潮過境,如果忽視自我保健,極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或胃病復發。因此,防病的首要措施就是防寒,包括防止受寒和過度食用生冷食物,防止腹部受涼。另外,選用一些暖胃的藥膳調補脾胃也是不錯的方法。
寒邪犯胃令脾胃陽氣受傷
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易導致腸胃病多發。具體來說,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春天肝氣主令,肝氣易犯脾胃;第二,春天多風,乍暖還寒,氣溫變化較大,稍有不慎,人體易受風寒,寒邪最易犯胃;第三,飲食上暴飲暴食。
廣州醫學院荔灣醫院中醫內科譚大剛主任中醫師介紹,胃病初起多為肝胃氣機壅滯,久則胃失和降而致胃脘作痛。因此,一旦出現胃部不適,應積極采取措施,切不可久拖不治。
自我按摩可助改善胃功能
那么,到底如何防范胃腸病發作呢?譚大剛表示,主要應該注意以下五點:
1.首先是防寒。包括防止受寒和過度飲食生冷,防止腹部受涼。胃病患者要根據氣溫的升降適時增添衣服,加強保暖。夜晚睡眠時要蓋好被子,盡可能減少因腹部受涼而引起胃病復發或加重的機會。
2.重視飲食調養。胃病患者的飲食以溫、軟、淡、素為宜,做到不吃過冷、過熱、過硬和過于刺激的食物,細嚼慢咽是養胃的重要原則。進食要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并戒煙酒。如服藥則要注意服藥方法,防止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
3.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情緒穩定。
4.注意勞逸結合。
5.加強體育鍛煉。
另外,可以在此季節經常自我按摩胃腹部。中醫認為,適當的自我按摩可幫助改善胃功能。
具體方法是:兩手相疊于上腹部,以胸骨柄劍突下為中心,做順、逆時針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后同法在神厥穴(即肚臍)周圍揉摩各30~50次。此外,揉摩兩腿足三里(膝蓋骨外側下3寸,脛骨外側上凹陷處)50~100次。每天早晚兩次。
隨著按摩的堅持,胃腸部會有反應,或打嗝,或腸鳴,或肛門排氣等,這些都是正常的良好的生理反應,是對胃腸刺激調治的結果。
內調外治養胃護胃
一、藥膳調補方
譚大剛介紹,也可在春季選用一些暖胃的藥膳來調補脾胃。
1.蜂蜜姜茶。生姜一塊(約拇指大),去皮切絲,清水適量煮開30分鐘,加入蜂蜜2~3湯匙即可。經常飲用可溫胃健脾。
2.鯽魚羹。取活鯽魚1000克,砂仁、陳皮各10克,大蒜兩頭,胡椒、泡辣椒各10克,蔥、精鹽、醬油各適量。將鯽魚去鱗、鰓和內臟后洗凈,把陳皮、砂仁、大蒜、胡椒、蔥、精鹽等裝入魚腹內,再將魚放入油鍋內煎熟,放適量水,燉煮成羹?尚哑⑴,治療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痛和腹瀉等癥。
3.桂皮山楂飲。取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先煎山楂,后放入桂皮,煎熟后濾出汁,加入紅糖,調勻熱飲。具有溫胃散寒之功效,可治療飲食寒涼的胃痛。
譚大剛強調,稀軟溫和的粥是養胃佳品,每天喝一次粥是最實惠簡單的養胃妙招。針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體質,可在白粥中加入一些藥材。如體質偏熱者可用蒲公英、夏枯草煲粥;體質偏涼者可適當加黨參、黃芪等。早餐喝牛奶燕麥粥,可養胃和脾;晚餐喝小米粥,可暖胃安神。
二、外治法
如不慎受寒,飲食失調,胃痛發作,除了服用相應的藥物外,也可使用一些外治法緩解癥狀:
1.用熱水袋或玻璃瓶盛熱水,外裹毛巾,以適宜的熱度敷患處。適用于一般的胃痛、腹痛及疲勞不適等。熱敷的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皮膚。熱證發燒、皮膚炎癥或濕疹、皮膚過敏、紫癜的病人不宜熱敷。
2.將傷濕止痛膏貼在劍突下方上腹部,對胃脘疼痛有療效。
3.生蔥、生姜、粗食鹽各適量,炒熱后用布包住敷上腹部,冷卻即換?捎糜谑芎疤摵雇础
4.到醫院接受艾灸、藥物貼敷、耳穴貼壓等治療。
【相關閱讀】
春季養胃 喝粥最實惠
熬鮮蘆根粥養養胃
冬季吃養胃粥 最好的營養品
冬季粥類該多喝 喝粥油補中益氣健脾養胃
四款藥粥健脾養胃補氣
夏季喝荷葉粥可祛暑清熱養胃
中醫推薦六款既養胃又養顏花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