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正處于春夏之交時期,天氣時晴時雨,濕氣重,溫差大,“春困”與“夏乏”交織在一起,讓人倍感疲倦。中醫(yī)角度謂之暑濕,養(yǎng)生調(diào)理宜選擇健脾祛濕、解困利水的湯水。
中醫(yī)認為,當前季節(jié)宜因外在濕邪入侵體表,容易導致感冒不適;加上都市人飲食不節(jié)制,傷及脾胃影響消化,使?jié)駳鈨?nèi)困而誘發(fā)其他腸胃癥狀。若本身正氣不足,更會久病難愈。
冷飲傷胃影響消化
除了外在因素,濕氣內(nèi)困傷及脾胃也可成病,脾胃負責水谷運化與消化系統(tǒng),一旦脾胃受損就削弱消化和化濕功能,引致肢體疲倦、消化不良、腸胃不適、心煩口渴等濕困征狀,而這往往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guān)。
首先天氣轉(zhuǎn)熱,大家都比平日愛喝水和冷飲,喝下去雖然涼快,不過人體正常體溫為36℃至37.5℃,突然喝下冷飲會使血管收縮、食道及胃部加上上端的括約肌收窄,要是大量飲水及經(jīng)常沖擊胃部,一冷一熱容易令括約肌失調(diào),就會削胃正氣,以致水濕內(nèi)停,影響消化,輕則引致胃氣脹、胃炎,重則容易導致胃功能失調(diào)。
其次,飲水太多會感到口淡,這時身體就會作出反應,吃些味辣、煎炸油膩的東西刺激脾胃,可是身體卻因灌水太多,腸胃消化不到而形成濕熱,使人心煩,小便短赤;肺弱者則見有咳嗽痰黏,全因中醫(yī)認為脾為生濕生痰之源。
氣虛容易反覆感邪
處理暑濕,重點當然就是清熱祛濕,大家可以選用一些具清暑解毒、祛濕解表的藥材制作簡單食療湯水,如板藍根、蘆根、綠豆等,或使用荷葉、藿香等性質(zhì)微溫微涼的芳香化濕藥材煎煮,不過本身氣虛者,容易因體弱而反覆感邪,久病難愈,故在祛濕同時亦需補氣,以防黨、玉竹、太子參等材料入湯,以益氣固表。
慢喝冷飲避吃濃咸
除靠食療調(diào)理,另一方面還要改善飲食習慣,養(yǎng)好脾胃,提升內(nèi)臟運化功能,“夏天飲用冷飲時,不妨先喝一口在口中含?不咽數(shù)秒,讓身體適應溫度后再緩緩吞下,減輕飲用時血管快速收縮反應。另為顧及脾胃,太甜太咸、味濃的食物均少吃為妙,因為較難消化,對胃不好,另外亦應戒吃肥膩,容易形成胃部滯脹之物,譬如面包、肥豬肉等”。
專家提醒,經(jīng)常出入冷氣地方,經(jīng)歷溫差轉(zhuǎn)變最易成病,進入冷氣場所時最好添加外衣保溫,離開后亦應待身體稍為適應外在溫度才除下外衣,有助防范外邪入侵。
食療推薦:祛濕豆淮山豬脊骨煲雞腳
祛濕豆又名富貴豆、荷包豆,是粵北特產(chǎn),顧名思義其功效尤為祛濕,入湯時松化綿滑、甘香可口,比花生還美味。
材料:淮山30克(中藥店有售),祛濕豆50克、眉豆30克、豬脊骨250克、雞腳3對、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別洗凈。淮山與豆稍浸泡;刀背敲裂豬脊骨;雞腳去甲,切對半,敲裂。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用。
功效:健脾祛濕 除困利水。
【相關(guān)閱讀】
中醫(yī)提醒:春夏之交 這7種零食最能強體防病
春夏交替健康飲食9大原則 讓你健康“營”夏
洋水果更營養(yǎng)多吃沒壞處?春夏吃水果9大誤區(qū)
春夏健康指南:什么蔬菜是癌癥的克星
春夏交替吃苦愛酸 搜索初夏去火養(yǎng)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