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還沒正式進入梅雨期,40歲的王先生就已感受到了黃梅天帶來的“濕熱”感。這兩天,他總覺得嘴巴特別苦,口很干,胃口也很差,稍微吃點東西,就胃脹難受,還時常感到心情煩躁、憋悶。前兩天,他來到市紅會醫院中醫科找劉喜德主任中醫師。劉主任發現,他的舌苔黃膩,且肥大,健康人群的舌苔應該是淡紅色薄白苔,結合病史,被診斷為“濕熱癥”。
劉主任說:“這兩天,門診中患濕熱癥的人很多很多,差不多10個病人中就有六七個,從二三十歲的小伙子,到七八十歲的老年人都有,主要表現為:嘴巴干、口苦、胃口差、乏力、困倦、拉稀便、心情煩躁、失眠,有些人還會伴有胸悶、頭痛、發熱等癥狀。”
國家級名中醫、省中醫院中醫科陳意教授也說,每年這個時候,門診中濕熱癥的患者就會猛增,與江浙一帶的氣候密切相關。這一時節的氣候既延續了春季“潮濕”的特點,降水比較多,給人一種濕答答的感覺,但又因進入初夏,隨著氣溫的升高,天氣多悶熱,“潮濕”、“悶熱”的環境中,人容易生病。不過,現在才剛剛開頭,等到正式進入黃梅天,濕熱癥的患者會更多。
應酬多、偏胖的人易患病
劉喜德主任說,體形偏胖,應酬多、常熬夜,喜歡抽煙喝酒,飲食油膩的人特別容易患濕熱癥。中醫認為,膏粱厚味(油膩或味道濃厚的食物)不但容易損傷脾胃,還易發生痰熱,按照9種體質劃分,這類人屬于痰濕質,經常會出現嘴巴有黏黏的感覺,舌苔大都厚膩,而濕熱環境不僅會困住脾胃,還會加重體內痰濕的癥狀,內因加外因患濕熱癥的幾率自然就高了。
多吃米仁粥少吃甜膩食物
如何度過難熬的濕熱天?
劉喜德主任和陳意教授一致建議多吃點健脾利濕的食物,米仁粥是他們力薦的。陳教授說,米仁是一味藥食兼用的植物種仁,健脾利濕的效果比較好,臨床上常用來治療食欲不振、腹瀉、水腫等。不過,喝米仁粥的時候不能加糖,糖在中醫里屬于滋膩的食物,會助痰濕。
除了米仁外,劉主任說還可以多吃點百合、山藥,也有補脾腎,利濕的功效。百合有清心除煩、寧心安神的作用;山藥還可以助消化,治療倦怠無力、食欲不振、腹瀉等效果較好。百合可以用來炒西芹,山藥可以用來煲湯,也可以在熬粥的時候放一些。
另外,“飲食要注意清淡,不要過于油膩,大魚大肉要少吃。小孩子要少吃甜食,尤其是冷飲;老年人的保健品(如人參、阿膠)要停一停,真的要補,應以清補為主。”陳教授說。這個季節,他個人比較推薦的食品還有金銀花、甘草、菊花等泡茶,不僅可以清熱解火,還能利濕。喝點米仁綠豆湯也不錯,但不適宜脾胃虛寒的人,脾胃虛寒者一吃冷飲,肚子一受涼就容易拉肚子,而綠豆性寒,不適宜他們吃。
對于那些經常應酬的人,劉主任建議在就餐后泡點山楂茶、荷葉茶喝,山楂和荷葉具有降脂消油膩的功效。
濕熱天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那些隔夜菜盡量就不要吃了。陳教授說,“像現在的天氣,大部分的菜如果不冷藏,放一個晚上,就會變質。食物一旦發生霉變,應及時丟棄,否則容易吃壞肚子,尤其是那些霉變的花生、玉米千萬不能吃。一般的清洗、燒煮等方法是不能清除黃曲霉的毒素的。如果買的一袋花生,有幾顆出現了霉變,建議整袋扔掉。”
濕熱天人容易煩躁、郁悶。陳教授建議要勞逸結合,充分休息,規律作息,晚上不要熬夜,中午可以打個盹,有意識地放慢工作和生活節奏,保持舒暢的心情,周末去做做運動,或者和朋友去戶外走走,遇事要學會深呼吸,不要慌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