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習慣于在吃飯時用水或湯送飯,但專家認為科學的方法是飯前飲水,“邊吃邊飲”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對身體健康不利。
山東省水科院專家徐征和介紹說,科學研究表明,最好在飯前一小時分幾次飲水,每次喝的量要少,理想的是一次二三百毫升,十多分鐘喝一次。空腹喝下的水在胃內停留只有幾分鐘,很快進入小腸,被吸收入血液中,一小時左右就可以補充給全身的組織細胞。
專家認為,吃飯時喝少量的湯是有益的,但邊吃邊喝,或用水用湯送飯,這是個不好的習慣,因為這時大量喝水或湯,會影響消化液的分泌,而且水會沖淡胃液酸度,導致消化不良。由于體內水分達到平衡,吃飯時就可以保證分泌充足的消化液,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日本一些學者主張早飯前喝一杯開水。這是因為睡眠時的不顯性出汗和分泌尿液,喪失了不少水分,起床后雖然無渴感,但體內仍會因為缺水而使血液黏稠。一杯水可降低血液濃度,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對降低血壓,預防腦溢血和心肌梗塞都有好處。
大汗后宜飲“加鹽開水”
大汗淋漓之后單純飲用白開水往往會出現越喝越渴的情況。專家建議,在開水中放少量食鹽,會迅速消暑解渴。
山東省水科院專家徐征和介紹說,在熱天大量出汗時,光猛喝白開水不好,因為出汗不但損失水分,還損失鹽分,光大量喝白開水會把血液中的鹽分沖得更淡了。大量猛飲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加快血液循環,心臟負擔過重,還會誘發心衰。因此喝大量水的人常會感到沒勁,甚至反胃。
專家分析,如果大量出汗后光喝不加鹽的水,那么進入體內的水分不但不能保留在細胞內,反而更易成為汗液或尿排出體外,結果越喝越渴,有時會引起心慌、乏力等癥狀。所以最好在開水里放入少量食鹽,以便迅速補充失去的水分和鹽分,達到消暑解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