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俐俐
摘要:
近幾年,出口日本的凍煮雜色蛤肉發生了幾次被通報檢出氯霉素殘留的情況,山東局在監控和社會委托檢測中也檢出過雜色蛤肉氯霉素陽性情況,所出現的結果不容樂觀。本文僅對雜色蛤肉加工的全過程進行評估分析,以期提供控制氯霉素殘留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凍煮雜色蛤肉、氯霉素、風險評估、預防措施
凍煮雜色蛤肉是日本市場較受歡迎的風味食品,山東省的出口量位居前列,但近幾年出現了凍煮雜色蛤肉被日方通報檢出氯霉素的情況,因此,我們對凍煮雜色蛤肉從苗種管理、海區環境、增殖養成、采捕吐沙、加工控制等生產全過程可能產生的氯霉素殘留風險進行了評估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以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一、凍煮雜色蛤肉的生產過程
凍煮雜色蛤肉的生產過程基本包括:苗種收獲-增殖-采捕-運輸-吐沙-加工(包括蒸煮脫殼、沖洗去沙、挑選、漂燙、稱重、擺盤、速凍、裝袋裝箱、貯存)。
二、氯霉素殘留的風險評估及預防控制
總的來說,氯霉素的風險來自于人為使用、外來污染,對于凍煮雜色蛤肉產品,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評估與控制。
1.苗種的控制
苗種的來源有兩種,一種為天然稚貝底播,未經過人工育苗,不存在使用氯霉素的可能,其控制措施同于增殖過程控制。一種為人工育苗,對于氯霉素的風險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控制:
(1)育苗過程不使用氯霉素藥物,不使用添加了氯霉素的餌料;
(2)苗種增殖過程與原料蛤增殖過程相同,其控制措施見本文后面的闡述。
2.增殖、采捕過程的控制
雜色蛤屬于開放海域自然增殖,要控制氯霉素殘留,對于增殖海域的選擇相當重要,因為對海域基本無法進行人為控制、改善,只能選擇。
(1)增殖海域遠離生活區、工業區,周圍無生活污水及工業用水排污口,無其他人工育苗場、養魚場、養蝦場等,即不存在原料海域被其他養殖用藥污染的可能,沒有直接影響其增殖生長安全的重大陸源性污染;
(2)采捕前提取海水、底泥以及雜色蛤樣品檢測氯霉素,海水還應符合《國家海水水質標準GB/T 3097-1997》;
(3)增殖區專人負責看護、進行日常管理,使用、涂抹氯霉素藥物的人員不得從事作業,從而避免受作業人員及其活動帶來的氯霉素殘留風險影響。
(4)嚴格依照《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對增殖、采捕作業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并進行相關法規、知識的培訓。
3.原料運輸的控制
原料運輸車應專車專用,運輸過程中加鎖,防止外來不安全因素的干擾。保持運輸車的清潔。雜色蛤原料在裝車后確保短時間內運到加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原料的采捕和裝車運輸環節所涉及的人員流動性較大,應加強控制。
4.原料驗收與加工過程的控制
對每批入廠雜色蛤原料進行驗收,是確保原料質量安全的關鍵措施。驗收包括感官檢查、運輸封識的確認、取樣檢測氯霉素等。
加工過程中以GMP、SSOP、食品防護計劃等為前提,按照HACCP計劃實施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產品的安全、衛生、質量。雜色蛤肉加工經常發生工人手指潰爛,為了防止因手潰爛涂抹氯霉素藥膏,加工時必須配戴一次性乳膠手套,由專人負責檢查乳膠手套的配戴、消毒、破損情況,生產過程中隨時檢查一次性乳膠手套使用情況,發現乳膠手套破碎時馬上更換。
加工使用的輔料一般為海水晶和無碘精鹽,海水晶用于雜色蛤吐沙凈化,無碘精鹽用于沉淀雜質,均應進行合格供方評定,具有出廠產品檢驗報告和出廠合格證,驗收合格。
所用物料為塑料袋、紙箱,應進行合格供方評定,驗收合格。
5.成品的檢測控制
對于加工的產品按批進行氯霉素檢測,以對氯霉素的控制結果進行驗證。
總之,在沒有人工使用氯霉素的情況下,對增殖海域的選擇至關重要,加工過程人員的控制也較為關鍵。
作者簡歷:
于俐俐,女,煙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科長,學士學位,主要從事水產品檢驗監管
原文下載: 凍煮雜色蛤肉中氯霉素的風險評估及預防控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