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烈 秦建清 胡禹鵬 葛飛 南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摘要:近年來,各國都在大力加強農產品食品認證工作,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農產品食品也出現了多種管理形式。本文對美國、法國和日本三個國家農產品食品認證體系進行了綜合分析,同時對中國的農產品食品認證體系提出了建議。
農產品質量認證始于20世紀初美國開展的農作物種子認證,并以有機食品認證為代表。到20世紀中葉,隨著食品生產傳統方式的逐步退出和工業化比重的增加,國際貿易的日益發展,食品安全風險程度的增加,許多國家引入“農田到餐桌”的過程管理理念,把農產品認證作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同時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的有效政策措施。農產品認證和工業產品認證一樣,主要來自買方對產品質量放心的客觀需要,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
美國農產品食品認證體系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為適應農產品國內和國際市場貿易的需要,積極開展農產品認證。從19世紀初的種子認證開始,經過100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認證種類齊全、功能定位明確的多元化農產品認證體系。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產品競爭力、規范市場行為、指導消費、保護環境和人民生命健康以及促進對外貿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國有50多種認證類型,其中與農產品有關的有10幾種。按照執行標準或技術規范的性質大致可以分為自愿性認證和強制性認證兩大類。
(一)自愿性認證
為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的需求或進口國農產品法規要求,美國政府、協會或其他組織開展自愿性認證,來提高農產晶的市場競爭能力。在美國比較典型的自愿性農產品認證有有機食品、公平貿易、安格斯牛肉和俄克拉荷馬制造等認證。
1.有機食品(Organic Food)認證
美國有機食品認證始于20世紀70年代,但由于各地標準不一致,曾引起過一些市場問題。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聯邦有機食品生產法案》,要求美國農業部制定全國通用的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和規范,供消費者辨認,所有標示為“有機食品”的產品必須來自通過認證的農場或加工廠。據此條例,啟動了由美國農業部來執行的“國家有機食品計劃”,并成立了由美國農業部市場服務局歸口管理的國家有機農業標準委員會。經過十多年的起草、征求意見和試行,美國有機食品生產標準于2002年10月正式頒布實施。標準規定了實行3年有機生產的轉化期,申請者向認證機構遞交有機食品生產計劃,認證機構定期檢查農場的生產過程和生產檔案以及對生產環境的定期檢測等諸多內容。
2.公平貿易(Fair Trade)認證
公平貿易認證涉及到社會責任,其標志表示該商品是在不用童工、保護環境和價格公平的條件下生產與提供的。公平貿易認證是國際公平貿易標識組織(FLO)推出的,旨在幫助農民出售的農產品可以得到合理的價格。美國公平貿易產品認證機構(TFUSA)一直從事咖啡的認證,從2002年開始開展茶葉認證。
3.安格斯牛肉認證(Certified Angus Beef)
1978年美國推出了安格斯牛肉認證計劃。該計劃旨在加強美國安格斯協會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制品注冊機構與牛肉制品生產者、牛肉制品包裝者和牛肉制品分銷者之間的聯系,向消費者提供質量及口味俱佳的牛肉制品。“安格斯牛肉”認證機構是美國安格斯協會中的一個非營利性分支機構,通過其認證后會獲得CAB的標志。目前,美國安格斯協會中有35 000多名成員是安格斯牛的飼養者,他們都致力于生產口感及鮮嫩程度均屬一流的高品質牛肉制品。
4.“俄克拉荷馬制造”認證
必須是在俄克拉荷馬州生長、制造或加工的產品才有資格獲得俄克拉荷馬制造標識。生產者需要和俄克拉荷馬州的農業局簽訂協議,再被收入到俄克拉荷馬制造標識的名錄中。俄克拉荷馬州的農產品生產者均可免費享受此項服務(見圖4)。
(二)強制性認證
美國政府為滿足各方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環境以及員工健康和動物福利等方面的要求,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實施強制性認證。比較典型的有食品GMP、HACCP、GAP和“海豚安全”金槍魚標志認證。
1.食品GMP認證
食品GMP是保證食品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良好生產管理體系,基本內容是從原料到成品全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衛生條件和操作規程。食品GMP是從藥品GMP中發展起來的。美國于1963年頒布世界上第一部藥品GMP規范后,在1969年公布了《食品制造、加工、包裝儲存的現行良好制造規范》,開創了食品GMP的新紀元。目前美國在嬰兒食品、熏魚、低酸性罐頭食品、酸性食品、凍結原蝦、瓶裝飲用水、輻射食品等領域實施強制性GMP認證。
2.HACCP認證
HACCP是一個以預防食品安全為基礎的食品安全生產、質量控制的保證體系。是由美國Pillsbury公司在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美國陸軍Natick實驗室、美國太空實驗室計劃組的合作和參與下發起的。1973年,美國藥品管理局(FDA)采納HACCP,并將其作為制定低酸性罐頭食品法規(聯邦法典21CFR Part 113和21 CFR Part 114)的基礎。1995年美國FDA發布了21 CFR-123&1240法規,要求在水產品企業實施HACCP體系認證。1996年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了9 CFR-417法規,要求在禽肉食品生產企業實施HACCP體系認證。2001年美國FDA發布了21 CFR-120法規,要求在果汁行業實施HACCP體系認證。
3.GAP認證
1998年10月美國聯邦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和農業部(USDA)聯合發布了《關于降低新鮮水果蔬菜中微生物危害的企業指南》,首次官方提出了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概念。該規范主要是針對未加工或經簡單加工(生的)出售給消費者或加工企業的大多數果蔬的種植、采收、清洗、擺放、包裝和運輸過程中常見的微生物危害進行控制,其關注的是新鮮果蔬的生產和包裝,但并非局限于農場,而是包含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食品鏈的所有步驟。USAGAP是由農業部的聯邦食品檢查服務局(FSIS)作為獨立的丁認證機構開展認證,農業部農業市場服務局(AMS)參與管理,并負責將通過認證的企業和產品名稱在其網站上公布。2006年5月3日,美國農業部市場服務局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處給果蔬生產者的通知中要求,蔬菜和水果的生產將在2007年7月1日以后實施強制性認證。
4.“海豚安全”金槍魚標志認證
為保護海豚,美國國會修訂了“保護海生哺乳動物法”(MMPA),并且在1990年制定了相當受消費者歡迎的“海豚安全”金槍魚認證(見圖5)。這項認證認為通過網住海豚來捕捉金槍魚的做法是違法行為。但是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幾個拉美國家卻認為這是在人為地設置貿易壁壘。
法國農產品食品認證體系
法國是“原產地名稱保護”標志的發源地,其農產食品的官方認證主要有三種:一是“原產地命名控制”(AOC)認證;二是紅色標簽認證;三是“產品合格證”(CCP)認證。
AOC標識認證
法國十分重視產品的產地,其中“原產地命名控制”標識是最古老的辦法。這種AOC辦法創立于1935年,只有擁有地理概念上的原產地特色的產品,才能獲得這種標識。根據法國農業部的規定,“原產地命名控制”表示某種產品與某個地域之間的密切聯系,而且這種產品需要符合一些質量、產地或制造上的特殊要求,從某種意義上保證了產品的原產地域或制造技術。法國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之鄉。因而,“原產地命名控制”最初只適用于葡萄酒或烈性酒。后來AOC在20世紀60年代擴大到奶制品,1990年以后又擴大到農產品和食品。如今,大約1000種產品擁有“原產地命名控制”的包裝標識,其中有很多是葡萄酒和奶酪,同時也有一些其他的產品,比如雷島的新鮮土豆等。
紅色標簽認證
法國包裝標識一紅色標簽始于1965年。紅色標簽是法國某種產品質量優秀的保證。某種產品要符合這種“名、優、特”品質,必須滿足嚴格的標準要求,并需要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各個階段接受檢查。只有經過集中的申請和嚴格的審查,合格之后才能夠獲得紅色標簽。使用紅色標簽保證產品質量最多的行業當屬家禽飼養業,尤其是仔雞和火雞。這在防止禽病發生和流傳的今天有更特別的意義。
CCP產品合格證認證
在法國,從小麥面粉到經過認證的生菜,采用“產品合格證”(CCP)是一種較新的辦法,也是產品品質標識當中歷史最短的。1990年,法國出臺了《CCP認證》辦法。CCP是證明某種農產品擁有某些品質,符合技術要求中說明的特殊的生產規定,產品經過了嚴格的檢查,而且生產的具體規定在產品包裝標簽上作了注明。“產品合格證”標識已經頒給了大約300種產品。這種標識能向消費者保證所購買的產品質量穩定,且與一般的產品不同。
日本農產品食品認證體系
日本農產品認證一般由中介組織承擔,認證分為常規農產品認證和特殊認證,有機農產品認證為特殊認證。為了獲得JAS標志,生產者可以向農林水產大臣指定或認可的認證機構提出申請,生產者自愿申請認證,如經有資質的認證機構(或認可的國外機構)認證,生產的產品符合JAS要求的產品,則可以允許產品貼上JAS標志。在對,AS法的修定中,確定了有機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的特定JAS規格標準,通過檢查來確定其是否符合規格標準。即使未貼加JAS標志的產品,也須標有“有機栽培番茄”、“有機納豆”或“有機紅茶”等標志。由此就出現了“有機低農藥栽培”等各種各樣的表示方法,而有機JAS標志就成為有機食品的標志。另外,從外國進口的有機食品和本國產品一樣,如果沒貼有機JAS標志,就不許進口者銷售。
對完善中國農產品認證制度的啟示
(一)完善農產品認證法律法規建設,強化制度保障
美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是農產品認證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而中國的《認證認可條例》沒有對農產品認證方面作明確具體規定,應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制定專門的農產品認證相關管理辦法,一方面從政府的角度對認證機構、認證活動、認可機構、認可活動、實驗室和認證人員作出規定,即政府行政許可和監管;另一方面從認可機構的角度對認證機構、認證活動、實驗室和認證人員作出規定,即技術能力的評價和認可。真正使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標識、標志管理工作達到制度健全、程序規范、監督到位,實現標準與國際接軌,法規與國際同類。
(二)借鑒美國多元化農產品認證制度,實施強制性農產品認證
美國多元化的農產品認證制度滿足了多方面的需要,而中國農產品認證主要采取自愿性認證,強制性認證的產品范圍沒有包括農產品和食品。應借鑒美國的做法,對部分農產品實施強制性認證。
1、以強制性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為試點,逐步推行農產品強制性產品認證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執行的無公害食品標準,屬于強制性標準,應強制性實施。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工作基礎,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把當前自愿性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調整為強制性認證,逐步建立農產品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
2、以HACCP認證為基礎,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強制性管理體系認證范圍
目前中國生產出口的罐頭、水產品、肉及肉制品、速凍蔬菜、果蔬汁以及含肉或水產品的速凍方便食品等6類食品,按照國家質檢總局2002年4月發布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登記管理規定》已通過HACCP體系認證,為中國實施農產品強制性管理體系認證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在對上述6類出口的食品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強制性認證品種范圍,并在內銷的企業中逐步強制性推行。
(三)堅持政府推動為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無論是對合格產品的認定,還是對認證后違規行為的處罰,政府介入的認證機構在社會中都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尤其在市場經濟不完善的前提下,中國農產品認證更應堅持以政府推動為主。同時,各級政府部門應充分利用WTO“綠箱”政策,借鑒發達國家的補貼政策,建立農產品認證補貼制度,將農產品認證作為一般性農業生產服務內容納入公共財政支持范疇,加大公共財政的扶持力度。對生產者申請農產品認證、加貼標志給予直接補貼,鼓勵和引導生產者申報農產品認證,使用農產品認證標志,滿足市場需求。
(四)積極簽訂多邊互認協議
《TBT協議》對合格評定的協調性有明確的要求,倡導多邊互認。中國應創造條件實現與其他國家和地區認證機構、認可機構、認證證書檢驗報告的相互承認,促成合格評定的國際互認制度,實現合格評定證書在國際間普遍有效,確保中國順利加入國際互認體系。特別是要深化推行實驗室國際認可制度,使中國的那些具有較高管理水平和檢測水平的實驗室進一步增強參與國際合格評定活動的能力。簽訂多邊互認協議有利于降低檢驗成本、加快貨物通關流轉,進一步增強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有利于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法國農場(農戶)要獲得這種產品標識或認證需要滿足很高的要求,遵守非常嚴格的技術標準。一旦農場有了這種標識或認證,便能夠保證他們的產品具有很好的價值回報。在法國,農產品認證標識的發放和管理十分嚴格,紅色標簽和“產品合格證”由法國標識和認證委員會統一頒發,確保了產品的優質,也促進了農產品的外貿出口,而在原產地命名控制中,由法國國家原產地命名控制研究所確定是否授予某種產品“原產地命名控制”的標識。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可借鑒法國農產品認證中的一些好做法,通過采取農產品認證等途徑,著力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
日本JAS認證方法區分為法規、技術標準、認證檢查方法和企業操作指南等部分,簡潔規范、科學嚴謹、技術要求明確,系統性、規范性、可操作性強,方便企業參照執行和進行認證準備工作,對國內準備實施GAP或已實施GAP的企業在建立和完善GAP管理體系上應有所啟迪。
原文下載: 美、法、日三國農產品食品認證體系簡介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