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如何有效地實施管理評審,是機構管理者應該高度關注的問題。這里探討一下行之有效的評審方法供參考。
一 管理評審的要求
二 管理評審的實施方法 1.管理評審的時機
管理評審的典型周期為12個月,評審進行的時間一般安排在內部審核結束,并且以不合格項都已改進完成后為宜,建議在內部審核后3個月開展管理評審。 2.管理評審計劃的制定 管理評審由最高管理者組織,管理評審計劃可以由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制定,但都應由最高管理者批準。 管理評審計劃一般應包括評審目的、評審時間、評審范圍、參加評審人員等。 3.管理評審參加人員 管理評審參加人員應由最高管理者指定(如管理層所有成員、組織的各部門的負責人等)。 4.輸入材料的準備 實驗室在管理評審的準備過程中,應針對評審的內容進行事前調查,要求有關部門或負責人按管理評審實施計劃的要求提供管理評審所需的資料。 按不同質量標準建立的管理體系文件,對輸入材料有不同的要求,現將本文提到的3個主要標準/規范的要求列于表3。
下面對各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解釋: a)政策和程序的適宜性可由最高管理者指定的人員編制,主要應包含如下內容: (1)對本組織管理體系運行和文件編制依據的各類法律、法規進行評價,看是否仍現行有效,本組織是否仍符合這些政策的要求,是否需進行修改。如ISO9001發行了2008版,原有2000版被替代,那么,原來依據2000版制定的文件是否需修訂或改版?或者組織準備申請實驗室認可,而原有體系文件沒有按ISO/IEC17025:2005的條款制定,是否應對體系文件進行修訂使之符合ISO/IEC17025:2005的要求。 (2)實驗室質量方針和目標與客戶、法律機構、認可組織的要求是否相適宜,質量目標的實施情況如何,質量方針是否能對體系的運行起指導作用。 b)管理和監督人員的報告可由組織各部門的監督人員提交監督報告,由質量管理部門進行匯總后,在會議上進行報告。 c)近期內部審核的結果可由質量負責人做最近完成的內部審核報告。最近內審的結果表明實驗室的管理體系運行是否受控、是否有效。 d)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由質量負責人做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報告,這些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不僅來源于內部審核發現的不合格項,還應有日常質量活動中發現的不合格項和可預見的不合格項。管理評審時,這些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應已完成并得到跟蹤驗證或已制定了改進計劃。 e)由外部機構進行的評審由質量負責人做外部機構進行的評審結果報告,應包括評審結果(結論)、不合格項的整改情況。 f)能力驗證或實驗室間比對的結果 由技術負責人對本機構參加實驗室間比對或能力驗證的結果進行評價,應說明這些項目在本機構開展的工作中是否具有代表性,本機構的檢測能力是否可靠,同時指出希望開展哪些項目的能力驗證或實驗室間比對。 g)工作量和工作類型的變化業務部門負責人對工作量和工作類型的變化進行報告,分析這些變化對機構是有益還是不利,對這些變化機構應有什么樣的反應,采用什么樣的措施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 h)顧客的反饋 機構應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多種途經征求顧客意見,收集顧客意見的部門可能不止一個,但最終應指定某個部門(如質量管理部門)綜合分析顧客的意見并作出報告,該報告應能指出顧客意見集中于哪些方面,并給機構提供明確的改進方向。 i)投訴 由負責受理顧客投訴的部門作投訴處理情況報告,應辨別是由服務質量還是檢測質量引起的投訴,并針對投訴的處理是否涉及體系文件的修改進行討論。 j)改進的建議 由技術負責人提供改進的建議,應注意改進要求的來源是多方面的。 k)其他相關因素,如質量控制活動、資源以及員工培訓等 可以分成幾方面進行報告——質量負責人報告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包括質量控制活動進行情況,外部環境的變化對體系產生的影響或可能產生的影響,組織機構自身的變化等;技術負責人報告資源配置方面的情況,包括人員的配置與培訓情況,設施與設備的配置情況,以及這些配置是否能滿足組織運行及發展的需要,有什么需求。 l)體系日常管理發現的有關議題的研究 對于體系日常管理發現的有關議題,可由質量部門收集整理后,在管理評審時予以討論,建議質量管理部門以備忘錄的形式記錄日常管理發現的需改進的問題。 5.評審會議上討論的問題 這是最重要的環節,管理評審切忌流水賬似地讀報告,不是讀完報告就可以完成評審了。評審的輸入材料不僅是總結工作的報告,還應指出需改進的地方,每項報告結束,最高管理者都應組織參會人員對報告內容進行討論,找出需改進的內容。 6.評審決議的生成 每個議題討論完成后,最高管理者應當場作出決議,記錄者予以記錄,質量負責人將按照決議對相關部門提出改進要求,限定改進完成時間。 對于當場無法給出決議的問題,可以繼續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研究,但最終還是要形成決議或解釋,不應不了了之。
三 輸出材料的編制
——對質量方針、目標、組織結構、過程控制等方面的客觀評價。
——對管理體系過程及相應文件的改進需要。
——對管理體系各項活動是否需要繼續配備和補充資源。
——對體系、過程、產品改進的需求。
——對管理體系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總體評價結果。 b)按管理評審的決議作出下年度有關工作計劃,如
——人員培訓計劃,應包含管理評審輸出的人員培訓方面的要求。
——質量控制計劃,應包含管理評審輸出的在質量控制方面需加強的要求。 c)體系的改進要求,如
——質量方針、目標是否需修訂。
——對資源配置改進的要求。
——體系文件的修訂(改版)要求。
——制定有關管理文件。
四 改進的要求和跟蹤 應由質量負責人給改進責任部門下發改進要求表,說明改進內容和日期,要求責任部門按期完成。責任部門應作出改進措施,質量負責人在到期時應對改進情況進行跟蹤,并驗證改進符合管理評審決議的要求。
各標準/規范對管理評審的要求對照如表1所示,各標準/規范的要求在文字表述上略有不同,但涵義是一致的。
從以上要求可以綜合概括出管理評審的特點,如表2所示。
管理評審是在內部審核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比內部審核更高一層次的質量活動。
表1 各標準/規范對管理評審的要求對照表
表2 管理評審的特點
表3 管理評審輸入材料的要求
按不同質量標準建立的管理體系文件,對輸出材料有不同的要求,現將本文提到的3個主要標準/規范的要求列于表4。
表4 管理評審輸出材料的要求
根據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可這樣編制輸出材料:
a)編制管理評審報告
管理評審報告質量負責人應根據管理評審記錄編寫管理評審報告,管理評審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評審概況;對質量體系運行情況及效果的綜合評價;分析質量體系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關于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的決定及要求;管理評審的結論包括質量體系各要素的審核結果、質量體系達到質量目標的整體效果及對質量體系隨著新技術、質量概念、社會要求或環境條件的變化而進行修改的建議等。
管理評審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對管理體系過程及相應文件的改進需要。
——對管理體系各項活動是否需要繼續配備和補充資源。
——對體系、過程、產品改進的需求。
——對管理體系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總體評價結果。
——人員培訓計劃,應包含管理評審輸出的人員培訓方面的要求。
——質量控制計劃,應包含管理評審輸出的在質量控制方面需加強的要求。
——質量方針、目標是否需修訂。
——對資源配置改進的要求。
——體系文件的修訂(改版)要求。
——制定有關管理文件。
至此,一套完整的管理評審流程就結束了,所有資料都應歸檔保存,資料在整理時可以按輸入、評審記錄、輸出進行歸類,以便于檢索、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