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節(jié)餐餐都是各種美食,酒足飯飽之后,面對一桌子的空盤空碗酒杯,會不會發(fā)愁呢?誰來洗碗呢?當然是我們這些一直在外的化學黨打工人。瞅瞅化學黨是如何安全、高效的洗碗的。
尤其是很多家長關心如何去洗寶寶的奶瓶和餐具,包括大人用的餐具,不用洗潔劑感覺洗不干凈;用了又擔心沖不干凈。
其實洗碗這件事情可以很復雜。也可以很簡單在諸多留學熱門專業(yè)中,化學相關專業(yè)的就業(yè)率一定是最高的,因為哪怕經(jīng)濟再不景氣,他們也能靠出神入化的洗碗技能在餐飲業(yè)有立足之地。
每個合格的化學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生,匆匆的那年其實都是在洗實驗器材上耗費的。他們學會了各種清洗方法:鉻酸洗液、堿性洗液、洗衣粉、去污粉等。
那么作為家用人力洗碗機,化學家們在家洗碗的竅門是什么呢?
要明確為什么洗碗
以洗衣服為例,洗的過程重在去污,讓衣服變得更美觀,而消毒則取決于之后的烘干或者晾曬過程。消毒皂或者消毒液雖然沒有謠言貼里面說的那么恐怖,但是這些產(chǎn)品的消毒功效實在很一般。
洗碗也是一樣,餐具上是沒什么毒的,也不用消。絕大部分的洗潔劑里面就三種東西:表面活性劑、水、各種味道的香精。后兩個略過,表面活性劑的作用類似于聯(lián)合國秘書長這種和事老,一頭親水,一頭親油,能讓不互溶的水和油混到一起去。說白了,洗潔劑可以看做肥皂水。
圖片
洗潔劑的工作也就是去除難溶于水的污垢,主要是油。不需要消毒殺菌,而是防止飯菜殘留在餐具上滋生細菌。即便是有些洗潔劑里面加了一些據(jù)說可以殺菌的添加劑,比如海鹽之類的,其實效果也很差。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剛吃完的飯碗里面如果有那么多菌要殺,不是更恐怖的事情么?
如何清洗
如果你面對的洗碗槽里面是紅油火鍋,或者是回鍋肉這種級別的餐具,那么就老實用洗潔劑吧。但如果只是日常飯菜餐具,還有一種好用、安心、簡單的洗碗工具:熱水。
碗碟很難用冷水洗干凈,其中主要的問題是油脂粘度太高,但是當溫度升高,油脂粘度下降,更容易被水沖走或者擦掉。對于大部分餐具熱水加上洗碗布就足夠清洗干凈了,如果你家的餐具經(jīng)常用熱水洗不干凈,請反思一下做菜是否太過油膩,這對身體健康不好。
圖片
除了清除油脂外,相比冷水,熱水在洗碗上面還有其他的優(yōu)勢:
1、更容易軟化和清除頑固的飯干等污垢;
2、一點點的殺菌效果,因為時間和溫度限制,不會太多,除非你用熱水浸泡或者煮餐具;
3、熱水會比冷水更容易蒸發(fā),因此干的更快,有助于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
通常來說,水溫越高效果越好。一些國外餐館會用超過70攝氏度的熱水,洗碗工帶上專用手套,洗碗又快又好。但家里不需要這么高要求,40度上下就可以,自己感覺一下不會燙手,又能去油就可以,不需要帶手套,也方便用手感知碗是否洗干凈。
檢測是否干凈的方法
大多數(shù)化學實驗室里判定洗出來的器皿是否干凈的方法很簡單:用眼看。
如果你洗澡洗得足夠干凈了,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反而會是聚集成滴。
我們是在什么時候提出的需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的?是在講述常見玻璃容器的清洗時——我說常見玻璃,指的是一般燒杯、量筒、移液管等等這種的玻璃,而不包括有機玻璃。那么,為什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會成為它們被洗干凈了的標準呢?我們還得先從浸潤性(wettability)說起。
為什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會成為它們被洗干凈了的標準呢?我們還得先從浸潤性(wettability)說起。
所謂浸潤性,指的是一種液體在固體表面鋪展的能力。比如液體在固體表面會有接觸角 ,而這個角度的數(shù)值取決于液體和固體間的親和力。當液體和固體間有較強的親和力時,此時稱其為浸潤;而如果液體和固體間的親和力較弱,此時稱其為不浸潤。
而當這個液體是水時,則浸潤與否取決于固體表面是親水的還是疏水的。在親水固體表面就會浸潤,水會鋪開,比如說藍寶石、玻璃等就是這一類情形。而在疏水固體表面就不浸潤,水會形成水滴,比如塑料、有機玻璃、油脂等就是這一類情形。
一般實驗室中用的燒杯、量筒以及移液管等等,都是玻璃材質的,所以都是親水的。那么如果它們絕對干凈的話,水在其表面就應該鋪開,而不應“聚集成滴,成股流下”;如果聚集成滴了,就說明那個位置可能有些油性物質。
洗家里的碗比起實驗室里裝各種奇怪物質的器皿要簡單太多,判斷起來也更輕松,洗的過程中用手感受一下是否還有附著物或者油膩,干了之后看是否有水痕就可以了。
最后提一點,從對水資源保護的角度出發(fā),一直開著水龍頭洗碗是一件很浪費水的事情。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如果餐具多到慘劇的地步,就先浸泡在洗潔劑水中,然后沖洗;如果餐具不多,可以使用洗潔劑就分階段洗碗,或者不使用洗潔劑用熱水。后者因為效率更高也可以節(jié)約用水。
文章來源于化學計量、實驗與分析,轉載僅為分享知識,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尤其是很多家長關心如何去洗寶寶的奶瓶和餐具,包括大人用的餐具,不用洗潔劑感覺洗不干凈;用了又擔心沖不干凈。
其實洗碗這件事情可以很復雜。也可以很簡單在諸多留學熱門專業(yè)中,化學相關專業(yè)的就業(yè)率一定是最高的,因為哪怕經(jīng)濟再不景氣,他們也能靠出神入化的洗碗技能在餐飲業(yè)有立足之地。
每個合格的化學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生,匆匆的那年其實都是在洗實驗器材上耗費的。他們學會了各種清洗方法:鉻酸洗液、堿性洗液、洗衣粉、去污粉等。
那么作為家用人力洗碗機,化學家們在家洗碗的竅門是什么呢?
要明確為什么洗碗
以洗衣服為例,洗的過程重在去污,讓衣服變得更美觀,而消毒則取決于之后的烘干或者晾曬過程。消毒皂或者消毒液雖然沒有謠言貼里面說的那么恐怖,但是這些產(chǎn)品的消毒功效實在很一般。
洗碗也是一樣,餐具上是沒什么毒的,也不用消。絕大部分的洗潔劑里面就三種東西:表面活性劑、水、各種味道的香精。后兩個略過,表面活性劑的作用類似于聯(lián)合國秘書長這種和事老,一頭親水,一頭親油,能讓不互溶的水和油混到一起去。說白了,洗潔劑可以看做肥皂水。
圖片
洗潔劑的工作也就是去除難溶于水的污垢,主要是油。不需要消毒殺菌,而是防止飯菜殘留在餐具上滋生細菌。即便是有些洗潔劑里面加了一些據(jù)說可以殺菌的添加劑,比如海鹽之類的,其實效果也很差。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剛吃完的飯碗里面如果有那么多菌要殺,不是更恐怖的事情么?
如何清洗
如果你面對的洗碗槽里面是紅油火鍋,或者是回鍋肉這種級別的餐具,那么就老實用洗潔劑吧。但如果只是日常飯菜餐具,還有一種好用、安心、簡單的洗碗工具:熱水。
碗碟很難用冷水洗干凈,其中主要的問題是油脂粘度太高,但是當溫度升高,油脂粘度下降,更容易被水沖走或者擦掉。對于大部分餐具熱水加上洗碗布就足夠清洗干凈了,如果你家的餐具經(jīng)常用熱水洗不干凈,請反思一下做菜是否太過油膩,這對身體健康不好。
圖片
除了清除油脂外,相比冷水,熱水在洗碗上面還有其他的優(yōu)勢:
1、更容易軟化和清除頑固的飯干等污垢;
2、一點點的殺菌效果,因為時間和溫度限制,不會太多,除非你用熱水浸泡或者煮餐具;
3、熱水會比冷水更容易蒸發(fā),因此干的更快,有助于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
通常來說,水溫越高效果越好。一些國外餐館會用超過70攝氏度的熱水,洗碗工帶上專用手套,洗碗又快又好。但家里不需要這么高要求,40度上下就可以,自己感覺一下不會燙手,又能去油就可以,不需要帶手套,也方便用手感知碗是否洗干凈。
檢測是否干凈的方法
大多數(shù)化學實驗室里判定洗出來的器皿是否干凈的方法很簡單:用眼看。
如果你洗澡洗得足夠干凈了,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反而會是聚集成滴。
我們是在什么時候提出的需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的?是在講述常見玻璃容器的清洗時——我說常見玻璃,指的是一般燒杯、量筒、移液管等等這種的玻璃,而不包括有機玻璃。那么,為什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會成為它們被洗干凈了的標準呢?我們還得先從浸潤性(wettability)說起。
為什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會成為它們被洗干凈了的標準呢?我們還得先從浸潤性(wettability)說起。
所謂浸潤性,指的是一種液體在固體表面鋪展的能力。比如液體在固體表面會有接觸角 ,而這個角度的數(shù)值取決于液體和固體間的親和力。當液體和固體間有較強的親和力時,此時稱其為浸潤;而如果液體和固體間的親和力較弱,此時稱其為不浸潤。
而當這個液體是水時,則浸潤與否取決于固體表面是親水的還是疏水的。在親水固體表面就會浸潤,水會鋪開,比如說藍寶石、玻璃等就是這一類情形。而在疏水固體表面就不浸潤,水會形成水滴,比如塑料、有機玻璃、油脂等就是這一類情形。
一般實驗室中用的燒杯、量筒以及移液管等等,都是玻璃材質的,所以都是親水的。那么如果它們絕對干凈的話,水在其表面就應該鋪開,而不應“聚集成滴,成股流下”;如果聚集成滴了,就說明那個位置可能有些油性物質。
洗家里的碗比起實驗室里裝各種奇怪物質的器皿要簡單太多,判斷起來也更輕松,洗的過程中用手感受一下是否還有附著物或者油膩,干了之后看是否有水痕就可以了。
最后提一點,從對水資源保護的角度出發(fā),一直開著水龍頭洗碗是一件很浪費水的事情。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如果餐具多到慘劇的地步,就先浸泡在洗潔劑水中,然后沖洗;如果餐具不多,可以使用洗潔劑就分階段洗碗,或者不使用洗潔劑用熱水。后者因為效率更高也可以節(jié)約用水。
文章來源于化學計量、實驗與分析,轉載僅為分享知識,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