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咨詢專家組在實驗室咨詢過程中,經常發現一種現象,就是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或實驗室能力認可各自所依據的是同一個標準,但在實際運行當中,對同一條款卻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在做法上會出現較大的差異。我們對此進行了分析,發現這是實驗室管理運行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與機構的性質、發展階段、人員素質以及風險控制程度等因素相關。列舉以下例子做出說明:
(1)對人員選擇的理解。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或實驗室能力認可均有人員選擇的要求,但對如何實施人員選擇并沒有統一規定。我們在咨詢中發現,對于事業單位,由于人員相對穩定,對人員選擇更多理解為在單位內部選拔任用干部或者挑選合適的人承擔新崗位的工作;而對于企業,由于人員流動性較大,則更多傾向于在市場上選聘新的人員入職本公司,很少顧及到內部的選拔任用。機構性質不同對管理體系運行有一定的影響。
(2)對人員培訓的理解。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或實驗室能力認可對人員培訓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正常情況下,人員培訓的內容應包括相關法律法規、通用要求、管理體系文件、專業基礎知識、設備操作和方法使用六個方面。對于初創期的機構,培訓計劃包含了上述所有內容,時間安排較為充分,占據工作量較大;而處于成長期的機構,對培訓的關注度明顯下降,培訓計劃看起來并不完美,培訓時間安排較少,工作量占比大幅下降。機構的發展階段對管理體系運行有較大的影響。
(3)對人員監督的理解。對于事業單位性質或相對成熟的機構,各崗位人員經過多年的積累,具有長期從事檢驗檢測的經歷和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需要在監督和指導下工作的人員較少。而對于新成立的機構,新入職人員較多,人員頻繁換崗,也會不停地擴項,對人員監督頻次就會較多,這與人員素質有關。
(4)對管理層審核簽字的理解。一般情況下,對一項工作的完成,都需要管理層簽字確認。在表格設計上,也都會有制表人或承辦人、部門負責人或校核人員以及管理層簽字的內容。管理層簽字目的之一在于風險控制,如果風險可控,也可以不需要管理層的簽字。比如,人員監督效果評價,有些機構由監督員評價即可,有些機構卻是由技術負責人甚至是最高管理者進行評價;培訓效果評價,有些機構是由培訓老師進行評價即可,有些卻是需要由管理層簽字確認。風險控制水平也會影響管理體系運行。
總之,管理體系運行應更多關注是否實現預期結果,至于實現的方式應根據機構自身情況確定,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