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檢驗檢測機構,我們的內外部環境、服務的客戶、業務類型、業務量、公司關注度、員工態度等都在變化,這些變化都會對人員能力保持產生直接影響,這是實驗室回避不了的一個現實問題。那么,人員能力能不能持續保持,就應引起實驗室的關注。通過能力監控,收集分析人員能力信息,以判斷人員能力的保持。人員能力監控的目的,就是監控人員持續能力保持的。這是本標準的一個亮點,將對人員能力的控制覆蓋到了檢驗檢測的全過程。
首先,確定能力監控對象。人員監督對象較為明確,突出一個"新"字。而人員能力監控的對象怎么確定?最簡單方法就是全部列入能力監控范圍,但會造成管理成本加大,實際上也沒有必要。能力監控適用于所有人員,但并不是所有人員都需要監控。實驗室應基于風險的思維,綜合考慮教育、經驗、工作經歷和所從事技術活動的特點等進行風險評估,識別和確定需要監控的人員。至少應包括新授權人員、受到投訴人員、出現過不符合工作人員、從事重要檢測項目人員等。對以下人員則不需要監控:持續滿意地按管理體系要求工作,并且出具數據結果準確可靠;通過績效考評或能力評價結果為優良;培訓或技能考核結果優良;有資質的機構提供了滿意考評或見證結果等。
其次,明確能力監控職責。由于人員能力監控的對象是長期從事檢驗檢測且有經驗的人員,人員能力監控的組織就應由公司層面統一制定并實施人員能力監控計劃。就應明確由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或資深技術人員承擔人員能力監控的職責,負責人員能力監控的組織實施與評價。
第三,實施能力監控計劃。依據所確定的能力監控人員,制定人員能力監控計劃,人員能力監控計劃應包含人員能力監控對象、工作崗位、監控原因、監控方式、監控時間等信息。實驗室應有序實施人員能力監控,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確定人員能力變化趨勢,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確保人員能力持續得到保持。
第四,明確能力監控方式。與人員監督需要對全過程進行監督不同,對人員能力監控重點是其工作的質量和穩定性,關注點是能力的保持,不能用人員監督的方式實施人員能力監控。人員能力監控最有效方式就是能力驗證,能力驗證需要從外部獲得,也可選擇采取實驗室間比對的方式。如此類推,人員能力監控的方式可采用質量控制的方式進行。可將質量控制與人員能力監控很好地結合、一并考慮,制定質量控制計劃時兼顧到人員能力監控,可提高人員能力監控的效率、降低運行成本。
第五,做好能力監控記錄。應做好人員能力監控的記錄,存放于個人技術檔案中,作為分析個人能力變化的依據。應編寫全年人員能力監控情況報告,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
實施人員能力監控,將對人員能力的控制延伸到了工作過程中,實現了對人員能力的全流程監控,降低了檢驗檢測機構人員能力不足帶來的風險。實驗室應有效實施人員能力監控的要求,確保人員能力持續滿足檢驗檢測的要求。實驗室不應忽視人員能力監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