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飲食結構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冠心病人飲食應注意如下四點:
一、控制攝入總熱量。飲食攝入總熱量過多,超過人體的消耗,必然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于體內,形成肥胖。因此,中國營養學會曾提出全國平均膳食熱量,每日每人10156焦耳(2400千卡),冠心病人則應控制在2000千卡左右。一般主食每日350~400克,最多不要超過500克;避免過他。晚飯的量宜少,少食甜食。
二、控制飲食中總脂肪量及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美國心臟病學會提出:飲食中總脂肪量應小于總熱量的30% ,使飽和脂肪酸應小于總熱量的10%,膽固醇座小于300毫克/日。因此,烹調菜肴時,應盡量不用豬油、黃油、骨髓油等動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應盡量減少肥肉、動物內臟及蛋類的攝入;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的海魚、豆類的攝入。可適當吃一些瘦肉、雞肉。
三、控制飲食中能引起血壓升高的物質。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控制飲食中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實際上就是預防冠心病。研究證明鈉攝入量與血壓升高呈正相關,即鹽吃得越多,高血壓越明顯,而鉀與血壓升高是負相關;研究還指出缺鈣可以加重高鋼引起的血壓升高。鉀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水果;鈣的主實來源是在類、動物性食物及牛奶。因此,冠心病人飲食宜清淡,改變嗜咸的飲食習慣,鹽的入量每人每天以不超過4克為宜。提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提高膳食中鉀、鈣及纖維素的含量。
四、增加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由于纖維不能被人類胃腸道的酶所消化,不提供熱量,再加上纖維有保留水分的作用,使纖維在胃腸道中所占體積增加,熱量密度相對減低,忽熱量因而減少。纖維素尚能使冒然空時間延長,小腸蠕動增加,使食物在小腸中停留時間縮短,從而使能量吸收減少。由于有些水溶性纖維素和木質素能與膽固醇結合,能使膽固醇的排出增加。纖維素還能與膽汁鹽結合,一方面使脂肪和膽固醇吸收減少,另一方面使膽汁鹽的腸肝循環減弱,使體內由膽固醇含成膽汁的活動加強,血脂及血清膽固醇水平因而降低。
二、控制飲食中總脂肪量及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美國心臟病學會提出:飲食中總脂肪量應小于總熱量的30% ,使飽和脂肪酸應小于總熱量的10%,膽固醇座小于300毫克/日。因此,烹調菜肴時,應盡量不用豬油、黃油、骨髓油等動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應盡量減少肥肉、動物內臟及蛋類的攝入;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的海魚、豆類的攝入。可適當吃一些瘦肉、雞肉。
三、控制飲食中能引起血壓升高的物質。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控制飲食中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實際上就是預防冠心病。研究證明鈉攝入量與血壓升高呈正相關,即鹽吃得越多,高血壓越明顯,而鉀與血壓升高是負相關;研究還指出缺鈣可以加重高鋼引起的血壓升高。鉀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水果;鈣的主實來源是在類、動物性食物及牛奶。因此,冠心病人飲食宜清淡,改變嗜咸的飲食習慣,鹽的入量每人每天以不超過4克為宜。提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提高膳食中鉀、鈣及纖維素的含量。
四、增加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由于纖維不能被人類胃腸道的酶所消化,不提供熱量,再加上纖維有保留水分的作用,使纖維在胃腸道中所占體積增加,熱量密度相對減低,忽熱量因而減少。纖維素尚能使冒然空時間延長,小腸蠕動增加,使食物在小腸中停留時間縮短,從而使能量吸收減少。由于有些水溶性纖維素和木質素能與膽固醇結合,能使膽固醇的排出增加。纖維素還能與膽汁鹽結合,一方面使脂肪和膽固醇吸收減少,另一方面使膽汁鹽的腸肝循環減弱,使體內由膽固醇含成膽汁的活動加強,血脂及血清膽固醇水平因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