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治洋蔥霜霉病
癥狀與病原
洋蔥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呈蒼白綠色,長橢圓形,有明顯的擴展輪紋。后期導致葉片干枯死亡。濕度大時,病部長出淡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病原為洋蔥霜霉病菌屬鞭毛菌亞門,霜霜目,蔥霜霉屬。
發病規律
病害消長
洋蔥在秋季苗期即可發病。病菌可以以菌絲體直接在帶病植株上越冬,部分病原為土壤中越冬的卵孢子。2月~3月份隨著氣溫的回升,年前帶病植株開始緩慢發病,病株上形成大量病原物,土壤中越冬的卵孢子也開始萌發侵染,成為該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借風、雨、灌溉水傳播。一般年份在4月中旬前后病害開始流行,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田間發病盛期,5月上旬以后,隨著氣溫的進一步升高,病害基本停止發展。后期在病株上形成卵孢子隨收獲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為下一個生長季節的初侵染源。
發生與環境關系
溫度與發病。據多年定點系統調查,洋蔥霜霉病流行必須在溫、濕度同時滿足的條件下才能發生,二者缺一不可。但發病始期早晚及田間消長情況受溫度制約。一般日平均溫度低于15攝氏度,或日最低夜溫在10攝氏度以下時,霜霉病不會發生流行。
濕度與發病。在溫度適合的情況下,濕度是決定洋蔥霜霉病發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據資料記載,霜霉病的孢子囊在溫度15~20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高于80%才會大量產生,且濕度越高,產孢子越多。孢子囊的萌發
和侵入也必須在洋蔥葉片有水滴或水膜的條件下才能完成。因此洋蔥霜霉病的發生流行總是伴隨著雨、霧、露天氣發生,特別是連續3天以上大霧天氣,最容易誘發該病暴發流行。
病原與發病。病原菌主要來源于定植的病株,發病期常以帶病植株形式明顯的發病中心。其次洋蔥、大蔥留種田,帶病株率較高,病菌可以借風進行遠距離傳播,成為次要侵染源。一般病原基數大的年份發病程度重。
防治技術
由于該病流行速度快,發病后防治難等特點,應采取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策略。
實行輪作倒茬。和蔥類以外的作物實行2~3年輪作。
收獲時清理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
定植前苗床噴藥保護。秋季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惡霜·錳鋅(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2次~3次,降低帶病株率。
田間發病前噴藥保護。一般在4月上旬應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噴施1~2次。
發病期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病害流行盛期,則應及時換用高效治療性藥劑?捎50%烯酰嗎啉·錳鋅(安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劑800倍液、72%霜脲·錳鋅(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一般每隔5天~7天噴1次,連噴3~4次。注意在發病期如遇雨,或有大霧、重露天氣,以及澆水后,應及時噴1遍藥,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