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是應用較多的調味品,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色澤透亮。但在長期儲藏中,由于釀造過程中的工藝控制及管理等原因,會引起成品再發酵或生白霉,使醬油成分發生變化,風味變差變酸,質量與外觀受損。
據日本研究,產膜酵母zygosaccha?
romycesjaponicus與z.salsus是使醬油(日本產)發霉的主體,以前者居多。據研究,原料的惡化能使醬油出現發霉現象,而總氮在1.5%以上的高質量的醬油從未產生過發霉現象。
防止醬油再發酵與發霉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熱
對生醬油加熱,可殺菌,調整香氣,加濃色澤與黏度。除去熱凝固性沉淀物等以達到質量穩定。從防止醬油再發酵與發霉考慮,必須對生醬油中的微生物———酵母,乳酸菌及其他細菌、曲菌孢子進行加熱殺菌并使其失去殘存酶活。高濃度的鹽類與糖類對酵母的熱滅活有保護作用。一般酵母對熱的抗性因菌株及生理狀態不同而有差異,營養細胞以50℃~60℃加熱數分鐘就能死亡,而孢子加熱到60℃以上也不死。耐滲透壓的酵母,醬油中含食鹽18%就能延長10倍加熱死亡時間。生醬油中每毫升含約106個左右枯草桿菌(以日本生醬油為例),于80℃加熱25分鐘仍殘留相當數量桿菌。而桿菌的營養細胞,其他細菌及酵母在一般加熱條件下就可殺滅。即使二次污染也因ph、食鹽及氮濃度的關系,桿菌孢子在成品醬油中也不會發芽增殖。一般來說,耐熱性孢子不列入加熱條件中,殺菌溫度在60℃~70℃應能起防止再發酵與發霉效果。但以后仍會有受到酵母、霉菌、細菌的污染機會,所以在釀造過程中須添加防腐劑。
二、添加防腐劑
添加食品防腐劑可抑制酵母特別是產膜性酵母為主的白霉。常用的防腐劑有:
1.對羥基苯甲酸酯類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無色、無味、無毒,對革蘭氏陽性細菌及陰性細菌、酵母、霉菌都有抗菌作用,對食品的化學活性極低,防腐持續性較長。由于是類脂化合物,受ph影響小,化學性質穩定。在酸性、堿性、中性均能奏效。對羥基苯甲酸酯中以丁酯的抗菌力最強。添加0.01%即有效。添加對羥基苯甲酸酯用量均按對羥基苯甲酸用量標準。日本醬油中添加對羥基苯甲酸為0.25g/l,由于酯類難于溶解,可按0.005%~0.006%掌握。
2.苯甲酸及苯甲酸鈉
苯甲酸作防腐劑,歐美國家也廣為應用,因為溶解性好,毒性少的優點,但防腐效果較低,用量需多。國外0.06%。苯甲酸用量與4倍的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對產膜酵母、乳酸菌殺菌效果大致相同,醬油ph4.6~5.0時效果好,ph>5.2防腐效果急速減弱。
3.維生素k3
vk3,使用簡便,對酵母、曲霉、青霉及絲狀菌都有防腐作用,醬油中使用量五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就能對發霉生菌的微生物起抑制作用,苯甲酸鈉與vk3混用效果也好。
4.其他防腐劑
已酸甘油酸酯,能防止產膜酵母;脫氫醋酸、香草酸酯、山梨酸,0.0001%能防止生白醭。
三、其他防霉措施
1.醬油含全氮(總氮)含量高,達1.5%,添加2.0%乙醇能完全抑制發霉。
2.醬油全氮1.35%以上,乙醇含量1.5%以上,醬油加熱到40℃或55℃以上,即使乙醇濃度低,也能使醬油不再發酵與防霉。
3.保持醬油成分的平衡,做好正常發酵熟成的生醬油中,防止乙醇揮發的工作,即使不用防腐劑也能配出能防腐的醬油。
4.釀造過程中做好無菌管理工作,從過濾到裝瓶的各個工序都實行無菌操作,并搞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工作。
據日本研究,產膜酵母zygosaccha?
romycesjaponicus與z.salsus是使醬油(日本產)發霉的主體,以前者居多。據研究,原料的惡化能使醬油出現發霉現象,而總氮在1.5%以上的高質量的醬油從未產生過發霉現象。
防止醬油再發酵與發霉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熱
對生醬油加熱,可殺菌,調整香氣,加濃色澤與黏度。除去熱凝固性沉淀物等以達到質量穩定。從防止醬油再發酵與發霉考慮,必須對生醬油中的微生物———酵母,乳酸菌及其他細菌、曲菌孢子進行加熱殺菌并使其失去殘存酶活。高濃度的鹽類與糖類對酵母的熱滅活有保護作用。一般酵母對熱的抗性因菌株及生理狀態不同而有差異,營養細胞以50℃~60℃加熱數分鐘就能死亡,而孢子加熱到60℃以上也不死。耐滲透壓的酵母,醬油中含食鹽18%就能延長10倍加熱死亡時間。生醬油中每毫升含約106個左右枯草桿菌(以日本生醬油為例),于80℃加熱25分鐘仍殘留相當數量桿菌。而桿菌的營養細胞,其他細菌及酵母在一般加熱條件下就可殺滅。即使二次污染也因ph、食鹽及氮濃度的關系,桿菌孢子在成品醬油中也不會發芽增殖。一般來說,耐熱性孢子不列入加熱條件中,殺菌溫度在60℃~70℃應能起防止再發酵與發霉效果。但以后仍會有受到酵母、霉菌、細菌的污染機會,所以在釀造過程中須添加防腐劑。
二、添加防腐劑
添加食品防腐劑可抑制酵母特別是產膜性酵母為主的白霉。常用的防腐劑有:
1.對羥基苯甲酸酯類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無色、無味、無毒,對革蘭氏陽性細菌及陰性細菌、酵母、霉菌都有抗菌作用,對食品的化學活性極低,防腐持續性較長。由于是類脂化合物,受ph影響小,化學性質穩定。在酸性、堿性、中性均能奏效。對羥基苯甲酸酯中以丁酯的抗菌力最強。添加0.01%即有效。添加對羥基苯甲酸酯用量均按對羥基苯甲酸用量標準。日本醬油中添加對羥基苯甲酸為0.25g/l,由于酯類難于溶解,可按0.005%~0.006%掌握。
2.苯甲酸及苯甲酸鈉
苯甲酸作防腐劑,歐美國家也廣為應用,因為溶解性好,毒性少的優點,但防腐效果較低,用量需多。國外0.06%。苯甲酸用量與4倍的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對產膜酵母、乳酸菌殺菌效果大致相同,醬油ph4.6~5.0時效果好,ph>5.2防腐效果急速減弱。
3.維生素k3
vk3,使用簡便,對酵母、曲霉、青霉及絲狀菌都有防腐作用,醬油中使用量五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就能對發霉生菌的微生物起抑制作用,苯甲酸鈉與vk3混用效果也好。
4.其他防腐劑
已酸甘油酸酯,能防止產膜酵母;脫氫醋酸、香草酸酯、山梨酸,0.0001%能防止生白醭。
三、其他防霉措施
1.醬油含全氮(總氮)含量高,達1.5%,添加2.0%乙醇能完全抑制發霉。
2.醬油全氮1.35%以上,乙醇含量1.5%以上,醬油加熱到40℃或55℃以上,即使乙醇濃度低,也能使醬油不再發酵與防霉。
3.保持醬油成分的平衡,做好正常發酵熟成的生醬油中,防止乙醇揮發的工作,即使不用防腐劑也能配出能防腐的醬油。
4.釀造過程中做好無菌管理工作,從過濾到裝瓶的各個工序都實行無菌操作,并搞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