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中國的肉類工業已經走過了55個年頭。在這半個多世紀內,肉類市場,特別是鮮肉市場的營運方式,實際的變化不大。隨著中國進入世貿、出口的擴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未來數年,鮮肉市場的營運方式將有可能發生很大的改變。
由于城市規模的不斷的擴張,生豬飼養將日趨集中在北方農作物種植區域,調動這些區域的優勢資源以迎合市場需求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然而,由于“定點屠宰”等因素的影響,活豬運輸的現象很普遍,其中存在著損耗巨大、易感染疾病等弊病。隨著中國乃至全球日益增多的食品病害問題的爆發,我國政府也正在加緊食品安全、食品衛生方面的控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政府將制定相關政策強制取消活豬運輸,并執行集中屠宰后運送至市場的方式來避免上述問題。接著,如何保證鮮肉在運輸、儲存及銷售中的安全將被提上日程。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看,將肉放置在常溫下進行運輸的傳統方法,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相反,只要備有良好的衛生條件、溫度控制及包裝,即使是屠宰數周或數月的肉類仍能保持良好的質量。現在,利用收縮阻隔性塑料袋真空包裝的鮮肉包裝模式,已經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這種模式不僅可以保證鮮肉的質量,而且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還可發生蛋白質分解或嫩化作用,使肉類更受消費者青睞。
真空包裝的特性
避免肉類失重
肉類失重其實是肉類中的水分損失或脫水所致。如果肉類加工商是以重量出售其肉制品,失重便會直接導致收益的損失。將一塊肉放進阻隔水分的袋子里,然后在真空狀態下密封,便能鎖緊肉塊中的水分,從而防止脫水的問題出現。
防止細菌生長
大部分加工商均使用細菌總數作為鑒別肉類是否適合出售的指標。一般而言,細菌主要可分為 3 大類,分別為嗜氧菌、厭氧菌及兼性細菌。
嗜氧菌需要氧氣才能繁殖,因此控制這種細菌生長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肉類放進阻隔性塑料袋中,抽出里面所有的空氣然后封密。這樣,嗜氧菌便會因失去賴以生存的氧氣而停止繁殖。
厭氧菌的情況跟嗜氧菌恰恰相反,它們需要在完全無氧的環境下才能繁殖。故理論上而言,真空包裝無法阻止它們的生長。不過,由于這種細菌在冷藏的環境下無法生存,因此要控制厭氧菌的生長,便需要結合嚴格的衛生和冷藏條件,一般保存溫度為 4℃ 以下。
在3種細菌中,兼性細菌的問題最大,因為它們不論在有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均能繁殖,甚至在冷藏條件下也能生長。因此,真空包裝和冷藏均不能阻止它們生長。要控制兼性細菌繁殖,肉類加工商只能在肉類處理及運輸的每個環節中,執行嚴格衛生控制。其實原理相當簡單,就是不要讓產品感染到這些細菌。
保持肉色鮮明
肉色是鑒別肉類是否適合出售的另一個重要指標。肉類的天然顏色是深紫色,當肉類暴露于空氣當中,其內部的肌紅蛋白產生氧合,顏色會轉變為紅色,也正是消費者所喜愛的顏色。這個顏色變化的過程是可逆轉的,當氧合肌紅蛋白失去氧時,肉色便會變回原來天然的深紫色。然而,肉類過度暴露在空氣或氧氣中,會促進肌紅蛋白的氧化(正鐵肌紅蛋白),肉類會變成褐色,而這個過程是不可逆轉的。將鮮肉放進真空阻隔塑料袋中,從而使所有肌紅蛋白保持原有狀態,避免發生不可逆轉的氧化過程。在出售時打開包裝,內里的鮮肉才會變為紅色。
防止霉菌及酸敗
便能加以控制。另一方面,酸敗也會成為保存肉類的障礙。由于酸敗是因脂肪吸收氧而產生的異味,只要采用阻隔性包裝除去氧氣,也能解決這個問題。
收縮包裝的特性
采用收縮包裝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防止肉類在解凍時出現肉汁流失的情況。將產品真空包裝密封后放入熱水中(80~82℃,保持1~2秒鐘),使塑料袋收縮。塑料袋薄膜收縮成肉塊原有的外形,成為肉的“第二層皮”。收縮能消除包裝薄膜出現皺紋或裂隙的情況,避免發生水分從產品抽出的“毛細管現象”。此外,不緊貼產品的包裝塑料愈少,在運送產品時包裝愈不容易破裂。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收縮作用,阻隔塑料袋膜的厚度因此增加,增強了其阻隔性。
將鮮肉以收縮阻隔塑料袋進行真空包裝,實為加工商和消費者帶來許多好處,不少先進國家也以此作為運輸肉類的標準。國外許多大型肉類企業,均能夠在嚴格的衛生及冷藏條件下,利用真空收縮袋包裝肉類,使牛肉有長達 3 個月的保質期,而豬肉則有 45 天的保質期。目前,這種模式在中國及亞洲雖未廣泛使用,但基于其擁有的諸多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真空包裝將被廣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