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面廣。棗果營養豐富,用途廣泛,自古以來被認為是很好的滋補營養食品。市售的棗大體上可分為紅棗、蜜棗及鮮棗三類,鮮棗又名脆棗,不僅肉質甜脆細嫩,而且營養豐富,在以上三類棗中Vc含量最高,每100克果肉中Vc含量高達400-600mg,但鮮棗耐貯性差,采后易失水皺縮、變軟酒比、霉爛。常溫下幾天就失去鮮跪狀態,鮮棗一旦破壞新鮮狀態,Vc含量迅速下降,目前,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棗樹生產發展較快,鮮棗貯藏保鮮呼聲越來越高。采用冷藏、氣調貯藏等先進貯藏技術可使耐貯鮮棗品種貯藏60—90天甚至更長,好果率保持在70%-90%,Vc保存率在90%以上,棗果失重小于5%,基本保持果實原有風味。現把國內一些成功的經驗歸納如下,供廣大棗業工作者參考;
一、品種與采收
1、品種 鮮棗耐貯性因品種不同差異很大,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耐貯,抗裂果品種較耐貯,大型果通常不耐貯藏。研究表明,蛤蟆棗、襄汾圓棗、太古葫蘆棗、臨汾團棗、冬棗、金絲小棗、西峰山小棗、圓鈴棗、墩棗等較耐貯藏,在適宜條件下,可貯60—90天甚至更長;駿棗、板棗、婆棗和斑棗等不耐貯藏,但在適宜條件下貯藏1個月仍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2、采收 棗的花期延續時間較長,即使是一株樹上棗的成熟期亦參差不齊,因此要分期采摘;不同成熟度的棗果的耐貯性差異顯著,一殷來講成熟度較低的較耐貯藏,通過采期和成熟度的控制能有效地提高棗果的貯藏性,延長貯期,但采摘過早,果實含糖量低,風味差,影響品質,晚采含搪量高但貯期短:研究表明,貯藏的棗果,白熟至半紅期采插為宜:采收成熟度對不耐貯品種貯藏壽命的影響較對耐貯品種更為明顯,不耐貯品種如郎棗。婆棗、哈密大棗等宜在白熟至初紅時采摘。
鮮棗果皮薄,肉質嫩脆,多汁,含糖量高,稍有傷口極易引起病菌浸染而腐爛,另外棗果受傷后,引起傷呼吸,加速果實酒軟、衰老,因此必須嚴把采收關,做到適時,無傷,輕拿輕放。貯藏的棗果。必須手工采摘,并注意保留果柄,及時剔除碰傷、病蟲及無果柄的棗果。另外,對挑選后的棗果,應根據果實大小進行分級,以利于包裝銷售。
二、采前采后處理
棗果實采后易變軟、腐爛,對棗果在采前采后進行藥劑處理能提高果實的鮮果率,防止果實腐爛。研究表明,采前半個月對棗果噴0.2%氯化鈣或采后用2%氯化鈣溶液浸果半小時有利于保持棗果的鮮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棗果的好果率。采摘前對棗果(西峰山小棗)進行150倍高脂膜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等殺菌處理,貯藏45天后好果率分別比對照提高29.6%和24.8%。采后貯藏過程中,用2—3g/立方米TBZ熏蒸,不僅能防止霉而且能殺死已生長的霉菌,對提高好果率有明顯作用。
三、貯藏條件與方法
據試驗,鮮棗在常溫(20—22℃)條件下,1周后即開始變軟,10天時絕大多數開始腐爛。相同條件下,鮮棗(郎棗)失水速率比山植高1倍,是蘋果的20倍左右,室溫低、高濕條件下(相對濕度70%),3天失重可達5%,果實開始皺皮;貯藏5天失重達8%,完全失去新鮮狀態;貯藏8天,果實失重達14%。事實說明棗的貯藏需要低溫和高濕,在低溫高濕條件下,貯藏期可大大延長,鮮棗適宜貯藏溫度為0℃左右,相對濕度95%,但我們的研究表明0—2℃條件下,棗果(哈蜜大棗)能正常轉紅,沒有發現冷害癥狀,果實腐爛率比O℃明顯降低。
一般認為棗在成熟過程中無明顯的呼吸躍變,而且棗果對二氧化碳敏感,易產生無氧呼吸,因此棗果不適宜進行氣調貯藏,但近年研究結果表明,有些棗品種如圓鈴大棗,具有明顯呼吸躍變。另外,棗果易受傷,受傷后產生傷呼吸,傷呼吸具有典型呼吸高峰。研究表明,3%一5%的O(2)、C0(2)低于2%環境條件可明顯抑制果實轉紅衰老,明顯提高鮮棗好果率,延長貯期。
目前,棗商業規模貯藏需冷藏或氣調貯藏。冷藏條件下為防止果實失水,通常采用0.03-O.O6PE、無毒PVC等打孔塑料小包裝或透氣性較好的薄膜貯藏,使用塑料小包裝時就注意袋內.CO(2)不能超過5%。根據我們的試驗,O—2℃環境溫度,裝量2.5-5kg,采用0.03-0.05mm厚PVC薄膜打孔4或6個(直徑5mm),袋內CO(2)濃度不超過2%,棗果不會產生CO(2)傷害。裸果貯藏,應注意庫內經常加濕,使相對濕度保持在90%一95%左右。氣調庫貯藏一般采取塑料盤貯藏,0℃時O(2)3%一5%、C0(2)<2%,結合防腐保鮮等輔助措施,可使冬棗、圓鈴大棗等貯藏3個月左右,好果率可達85%一90%
四、鮮棗貯藏保鮮技術路線
選用耐貯品種→采前處理→無傷適時采收(白熟至半紅)→采后處理(防腐處理、選果、分級)→快速預冷→打孔小包裝或氣調貯藏→定期檢查→包裝→上市銷售
王文輝 李志強(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125100)
一、品種與采收
1、品種 鮮棗耐貯性因品種不同差異很大,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耐貯,抗裂果品種較耐貯,大型果通常不耐貯藏。研究表明,蛤蟆棗、襄汾圓棗、太古葫蘆棗、臨汾團棗、冬棗、金絲小棗、西峰山小棗、圓鈴棗、墩棗等較耐貯藏,在適宜條件下,可貯60—90天甚至更長;駿棗、板棗、婆棗和斑棗等不耐貯藏,但在適宜條件下貯藏1個月仍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2、采收 棗的花期延續時間較長,即使是一株樹上棗的成熟期亦參差不齊,因此要分期采摘;不同成熟度的棗果的耐貯性差異顯著,一殷來講成熟度較低的較耐貯藏,通過采期和成熟度的控制能有效地提高棗果的貯藏性,延長貯期,但采摘過早,果實含糖量低,風味差,影響品質,晚采含搪量高但貯期短:研究表明,貯藏的棗果,白熟至半紅期采插為宜:采收成熟度對不耐貯品種貯藏壽命的影響較對耐貯品種更為明顯,不耐貯品種如郎棗。婆棗、哈密大棗等宜在白熟至初紅時采摘。
鮮棗果皮薄,肉質嫩脆,多汁,含糖量高,稍有傷口極易引起病菌浸染而腐爛,另外棗果受傷后,引起傷呼吸,加速果實酒軟、衰老,因此必須嚴把采收關,做到適時,無傷,輕拿輕放。貯藏的棗果。必須手工采摘,并注意保留果柄,及時剔除碰傷、病蟲及無果柄的棗果。另外,對挑選后的棗果,應根據果實大小進行分級,以利于包裝銷售。
二、采前采后處理
棗果實采后易變軟、腐爛,對棗果在采前采后進行藥劑處理能提高果實的鮮果率,防止果實腐爛。研究表明,采前半個月對棗果噴0.2%氯化鈣或采后用2%氯化鈣溶液浸果半小時有利于保持棗果的鮮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棗果的好果率。采摘前對棗果(西峰山小棗)進行150倍高脂膜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等殺菌處理,貯藏45天后好果率分別比對照提高29.6%和24.8%。采后貯藏過程中,用2—3g/立方米TBZ熏蒸,不僅能防止霉而且能殺死已生長的霉菌,對提高好果率有明顯作用。
三、貯藏條件與方法
據試驗,鮮棗在常溫(20—22℃)條件下,1周后即開始變軟,10天時絕大多數開始腐爛。相同條件下,鮮棗(郎棗)失水速率比山植高1倍,是蘋果的20倍左右,室溫低、高濕條件下(相對濕度70%),3天失重可達5%,果實開始皺皮;貯藏5天失重達8%,完全失去新鮮狀態;貯藏8天,果實失重達14%。事實說明棗的貯藏需要低溫和高濕,在低溫高濕條件下,貯藏期可大大延長,鮮棗適宜貯藏溫度為0℃左右,相對濕度95%,但我們的研究表明0—2℃條件下,棗果(哈蜜大棗)能正常轉紅,沒有發現冷害癥狀,果實腐爛率比O℃明顯降低。
一般認為棗在成熟過程中無明顯的呼吸躍變,而且棗果對二氧化碳敏感,易產生無氧呼吸,因此棗果不適宜進行氣調貯藏,但近年研究結果表明,有些棗品種如圓鈴大棗,具有明顯呼吸躍變。另外,棗果易受傷,受傷后產生傷呼吸,傷呼吸具有典型呼吸高峰。研究表明,3%一5%的O(2)、C0(2)低于2%環境條件可明顯抑制果實轉紅衰老,明顯提高鮮棗好果率,延長貯期。
目前,棗商業規模貯藏需冷藏或氣調貯藏。冷藏條件下為防止果實失水,通常采用0.03-O.O6PE、無毒PVC等打孔塑料小包裝或透氣性較好的薄膜貯藏,使用塑料小包裝時就注意袋內.CO(2)不能超過5%。根據我們的試驗,O—2℃環境溫度,裝量2.5-5kg,采用0.03-0.05mm厚PVC薄膜打孔4或6個(直徑5mm),袋內CO(2)濃度不超過2%,棗果不會產生CO(2)傷害。裸果貯藏,應注意庫內經常加濕,使相對濕度保持在90%一95%左右。氣調庫貯藏一般采取塑料盤貯藏,0℃時O(2)3%一5%、C0(2)<2%,結合防腐保鮮等輔助措施,可使冬棗、圓鈴大棗等貯藏3個月左右,好果率可達85%一90%
四、鮮棗貯藏保鮮技術路線
選用耐貯品種→采前處理→無傷適時采收(白熟至半紅)→采后處理(防腐處理、選果、分級)→快速預冷→打孔小包裝或氣調貯藏→定期檢查→包裝→上市銷售
王文輝 李志強(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1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