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子實體,顏色潔白或帶淡黃,表面布滿菌刺并且下垂,形狀如花菜,更似猴子的頭。菌刺表面孢子大量形成即將散出。子實體直徑8~15厘米,鮮重50~150克,甚至更大。生產上掌握好成熟期,適時采收,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重要一環。如果過早采收,子實體未得到充分生長,產量低,收益少;過遲采收,菌刺過長,孢子大量散發,子實體質地疏松,顏色變黃,苦味濃,降低品質和食用價值。
采收方法,瓶栽的用一只手握緊菌瓶,另一只手捏住子實體基部輕輕拔下,基部不宜留在瓶內過長,以免影響下批子實體產生。塑料袋栽的要用鋒利的刀片,經75%的酒精消毒后,沿子實體基部袋面水平割下,避免割破薄膜,以防雜菌感染。采下的子實體要輕拿輕放,防止擠壓損壞,影響外觀和品質,降低商品價值。
采下的子實體立即按大小進行分級,然后把一朵朵菌柄朝上,排放于通風透氣的竹簾上,在陽光下曬1~2天后,翻轉直至曬干為止。利用陽光曬干的猴頭菌色澤好,浸水后能恢復原形。如遇陰雨天,子實體已成熟不得不采收時,可置鐵絲網篩上用電爐或炭爐烘干,有條件的單位還可用烘干灶或烘干機烘干。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烘干,都要注意掌握好火候,開始時由于鮮猴頭菌含水分多,溫度應控制在40℃左右,待水分逐漸散失,子實體變軟,再升溫到60℃左右,直至烘干。采用烘干的猴頭菌,香味濃,顏色變成黃色或黃褐色,浸水后外觀也有變化。但不管曬干或烘干都要保持菌刺完整,以免破碎降低品質。已干燥的猴頭菌要及時裝入無毒的塑料袋內,扎緊袋口,存放于通風干燥處,以防霉變腐爛。
此外,也可加工成鹽水猴頭菌,方法是將新鮮子實體切去帶苦味的菌柄,用清水漂洗后,再用0.1%的檸檬酸水煮10分鐘,撈出放入冷水中淋洗,冷卻后擰干水,加入鮮猴頭菌重量四分之一的精鹽,逐層分加,貯藏于瓷缸中。以后上下翻動3~4次,上壓竹木和石頭,使猴頭菌全部浸于水中;食用時用清水浸泡漂洗脫鹽。
猴頭菌的菌柄和孢子中含有苦味,食用時若未經處理就會影響其風味。所以,在烹飪前要先將新鮮的或曬干的猴頭菌用清水浸泡兩小時,或用0.1%的檸檬酸水浸泡半小時,除去苦味,擠干切成片狀,然后下鍋加入其他配料烹調,既能除去苦味,又能保持原有的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