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工
采取漿液后,要在24小時內進行加工,以免變質。如采取的漿液干凈無雜質,可直接進行加工,這樣易于鑒別真偽;如采取的漿液有雜質,則需要用銅絲篩或尼龍絲篩進行過濾。銅絲篩為80目或100目,尼龍絲篩為60目或80目,可根據雜質的大小選擇適宜的絲篩對漿液進行過濾,如漿液太濃不易過篩,可加入15%的潔凈水攪勻后過篩,可加快過濾速度,易于篩出雜質。待篩面全剩下雜質時,刮凈篩底背面的漿液,與濾出的漿液放在一起進行加工。
蟾酥的加工有三種形式:
①片酥:又稱片子酥、盆酥,是將過濾后的純凈的漿液用竹片直接涂布于潔凈的玻璃板或竹箬、瓷盆上陰干或曬干而成。常見的片酥有兩種:一種是圓形淺盤狀,邊緣突起,中央平坦,分層,半透明,堅而硬;另一種是長方形片狀,四邊和中央厚度基本一致,厚約2~3厘米,不透明。兩種片酥每塊的重量均約為15克。
②棋子酥:又稱杜酥,是將濾過的漿液置于玻璃板或其他器皿上,加工成扁圓形、似圍棋子形狀的蟾酥,每塊重約15克。
③東酥:又稱團酥、塊酥,是將濾過的漿液倒入圓形模具中,經曬干而成。其外觀圓餅狀,邊緣較薄,中央較厚而凸出,下面凹入,直徑6~10厘米,中央厚2~3厘米,每塊重(約60~100克,為主要的出口產品。
大量生產蟾酥的養殖場,在進行蟾酥加工時,尤其是遇陰雨天氣,可將濾過的純凈的漿液置于通風處或陽光下曬至七成干,再輕輕從盛器中取出,于60瓦燈泡下烘干或于60℃烘箱內烘干。這種方法,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將較多的漿液加工干燥,從而保證了蟾酥的質量。
還有一種加工方式,即在采收的漿液中拌入適量面粉,曬至七成千時做成小圓餅,中間穿孔,用線穿起來后吊掛于通風處陰干。這種蟾酥因加入面粉影響了其純度,投入市場時應加以說明,以便使用時掌握其用量。
(2)貯藏
蟾酥易發霉、粘結,所以,加工干燥后的蟾酥應密封保存,以免變質,并適時投入市場。
貯藏方法:稱取0.5千克干石灰粉放于密封缸底部,石灰上面鋪一層干草或幾層衛生紙,然后把用牛皮紙包好的蟾酥,一包一包整齊地放在上面,最后加蓋密封。
封存貯藏的蟾酥,越陳越黑,品質越佳。
蟾酥的性狀及真偽鑒別
(1)性狀
新采收的鮮漿液:白凈微黃,油亮發光,粘性大,拉力強。
加工品:團塊狀或片狀,新鮮品呈米黃色,貯藏品呈棕褐色或紅棕色。團塊狀蟾酥質堅,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角質狀,微有光澤;片狀蟾酥質脆,易碎,斷面紅棕色,半透明。本品氣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2)成分
蟾酥中主要的化學成分有蟾毒內酯類(蟾毒素、蟾毒配基)、膽甾醇、麥角甾醇、α-谷甾醇等具有強心作用的甾體類物質;有機堿類有蟾蜍色胺、蟾蜍季胺、5-羥色胺等吲哚衍生物和兒茶酚胺;還有化學結構未定的粘液質。
另外,蟾蜍體內還有一種由科學家命名為“麥格寧”的物質,具有抗殺細菌和原蟲的功效。近年來又從蟾酥中提取出一種單體成分,對失血過多引起的低血壓、休克等的搶救具有顯著療效。
(3)鑒別
鑒別蟾酥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取蟾酥塊,滴上清水或涂以少許唾液,可迅速泛起白色泡沫乳狀液。
②用錫紙包蟾酥碎塊少許,燒之即溶為油狀,溴之則作嚏。
③取蟾酥粉末0.1克,加甲醇5毫升,浸泡1小時,過濾,濾液中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固體少量,滴加硫酸數滴,即顯藍紫色。
④取蟾酥粉末0.1克,加氯仿5毫升,浸泡1小時,過濾,濾液蒸干,殘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顯藍紫色,漸變為藍綠色。
⑤取蟾酥粉末0.2克,加乙醇10毫升,加熱回流30分鐘,過濾,濾液置10毫升量瓶中,加乙醇稀釋至刻度,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蟾酥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脂蟾毒配基及華蟾蜍次素對照品,加乙醇分別制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10微升,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丙酮 (4:3: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綠色及一個紅色斑點。
⑥《中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蟾酥中總灰分不得超過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2.0%,含蟾毒內酯按脂蟾毒配基(C24H3204)計,不得少于15.0%。因此,通過測定以上成分的含量,亦可鑒別蟾酥的真假優劣。
除以上幾種方法外,還可通過外觀性狀來鑒別蟾酥的真偽,正品蟾酥的外觀性狀前面已介紹,下面列舉幾種摻假蟾酥制品的性狀。
①摻淀粉的蟾酥:質硬,片厚,對光看時摻偽處不透明,韌性差,手捻無柔軟感。
②摻泥沙的蟾酥:表面或一面粗糙,手搓有砂粒感,斷面不呈角質,韌性較差。
③摻蛋白的蟾酥:質硬脆,表面光澤,韌性較差,有蛋白氣味。
另外,還有摻松香的偽品。以上摻假偽品,在斷面沾水時,微顯乳白色隆起,其灰分可高達7.9%,酸不溶灰分可高達5.5%。
采取漿液后,要在24小時內進行加工,以免變質。如采取的漿液干凈無雜質,可直接進行加工,這樣易于鑒別真偽;如采取的漿液有雜質,則需要用銅絲篩或尼龍絲篩進行過濾。銅絲篩為80目或100目,尼龍絲篩為60目或80目,可根據雜質的大小選擇適宜的絲篩對漿液進行過濾,如漿液太濃不易過篩,可加入15%的潔凈水攪勻后過篩,可加快過濾速度,易于篩出雜質。待篩面全剩下雜質時,刮凈篩底背面的漿液,與濾出的漿液放在一起進行加工。
蟾酥的加工有三種形式:
①片酥:又稱片子酥、盆酥,是將過濾后的純凈的漿液用竹片直接涂布于潔凈的玻璃板或竹箬、瓷盆上陰干或曬干而成。常見的片酥有兩種:一種是圓形淺盤狀,邊緣突起,中央平坦,分層,半透明,堅而硬;另一種是長方形片狀,四邊和中央厚度基本一致,厚約2~3厘米,不透明。兩種片酥每塊的重量均約為15克。
②棋子酥:又稱杜酥,是將濾過的漿液置于玻璃板或其他器皿上,加工成扁圓形、似圍棋子形狀的蟾酥,每塊重約15克。
③東酥:又稱團酥、塊酥,是將濾過的漿液倒入圓形模具中,經曬干而成。其外觀圓餅狀,邊緣較薄,中央較厚而凸出,下面凹入,直徑6~10厘米,中央厚2~3厘米,每塊重(約60~100克,為主要的出口產品。
大量生產蟾酥的養殖場,在進行蟾酥加工時,尤其是遇陰雨天氣,可將濾過的純凈的漿液置于通風處或陽光下曬至七成干,再輕輕從盛器中取出,于60瓦燈泡下烘干或于60℃烘箱內烘干。這種方法,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將較多的漿液加工干燥,從而保證了蟾酥的質量。
還有一種加工方式,即在采收的漿液中拌入適量面粉,曬至七成千時做成小圓餅,中間穿孔,用線穿起來后吊掛于通風處陰干。這種蟾酥因加入面粉影響了其純度,投入市場時應加以說明,以便使用時掌握其用量。
(2)貯藏
蟾酥易發霉、粘結,所以,加工干燥后的蟾酥應密封保存,以免變質,并適時投入市場。
貯藏方法:稱取0.5千克干石灰粉放于密封缸底部,石灰上面鋪一層干草或幾層衛生紙,然后把用牛皮紙包好的蟾酥,一包一包整齊地放在上面,最后加蓋密封。
封存貯藏的蟾酥,越陳越黑,品質越佳。
蟾酥的性狀及真偽鑒別
(1)性狀
新采收的鮮漿液:白凈微黃,油亮發光,粘性大,拉力強。
加工品:團塊狀或片狀,新鮮品呈米黃色,貯藏品呈棕褐色或紅棕色。團塊狀蟾酥質堅,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角質狀,微有光澤;片狀蟾酥質脆,易碎,斷面紅棕色,半透明。本品氣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2)成分
蟾酥中主要的化學成分有蟾毒內酯類(蟾毒素、蟾毒配基)、膽甾醇、麥角甾醇、α-谷甾醇等具有強心作用的甾體類物質;有機堿類有蟾蜍色胺、蟾蜍季胺、5-羥色胺等吲哚衍生物和兒茶酚胺;還有化學結構未定的粘液質。
另外,蟾蜍體內還有一種由科學家命名為“麥格寧”的物質,具有抗殺細菌和原蟲的功效。近年來又從蟾酥中提取出一種單體成分,對失血過多引起的低血壓、休克等的搶救具有顯著療效。
(3)鑒別
鑒別蟾酥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取蟾酥塊,滴上清水或涂以少許唾液,可迅速泛起白色泡沫乳狀液。
②用錫紙包蟾酥碎塊少許,燒之即溶為油狀,溴之則作嚏。
③取蟾酥粉末0.1克,加甲醇5毫升,浸泡1小時,過濾,濾液中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固體少量,滴加硫酸數滴,即顯藍紫色。
④取蟾酥粉末0.1克,加氯仿5毫升,浸泡1小時,過濾,濾液蒸干,殘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顯藍紫色,漸變為藍綠色。
⑤取蟾酥粉末0.2克,加乙醇10毫升,加熱回流30分鐘,過濾,濾液置10毫升量瓶中,加乙醇稀釋至刻度,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蟾酥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脂蟾毒配基及華蟾蜍次素對照品,加乙醇分別制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10微升,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丙酮 (4:3: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綠色及一個紅色斑點。
⑥《中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蟾酥中總灰分不得超過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2.0%,含蟾毒內酯按脂蟾毒配基(C24H3204)計,不得少于15.0%。因此,通過測定以上成分的含量,亦可鑒別蟾酥的真假優劣。
除以上幾種方法外,還可通過外觀性狀來鑒別蟾酥的真偽,正品蟾酥的外觀性狀前面已介紹,下面列舉幾種摻假蟾酥制品的性狀。
①摻淀粉的蟾酥:質硬,片厚,對光看時摻偽處不透明,韌性差,手捻無柔軟感。
②摻泥沙的蟾酥:表面或一面粗糙,手搓有砂粒感,斷面不呈角質,韌性較差。
③摻蛋白的蟾酥:質硬脆,表面光澤,韌性較差,有蛋白氣味。
另外,還有摻松香的偽品。以上摻假偽品,在斷面沾水時,微顯乳白色隆起,其灰分可高達7.9%,酸不溶灰分可高達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