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茶馓在清代曾是貢品,清宣統元年參加江蘇省物品展覽會獲獎,1930年又參加巴拿馬賽會獲獎牌。解放后還曾參加蘇北土特產交流大會甚獲贊譽。其成品有梳子、扇子、菊花和寶塔等多種造型,遐邇聞名。因其多用于非正餐時與茶同食,故有茶馓之稱。
原料配方 上白面粉2.5千克 精鹽50克 黑芝麻75克 芝麻油5千克(約耗1.85千克)
制作方法
1.將上白面粉倒入面缸內,根據不同季節加水(每千克面粉春、秋季節用溫水900克,夏季用涼水700克,冬季用溫水1千克),同時放入黑芝麻和精鹽,與面粉拌勻后揉成團,反復搋揉3次,用濕布蓋好餳0.5小時。
2.將餳好的面團搓成桂圓大小的長條,盤旋放入一只抹有芝麻油的缸內。每盤一層,澆一次芝麻油,間隔1小時后再將面條放在抹油的案板上搓成毛筆桿粗的條,仍用上法盤入缸內。
3.將芝麻油倒入鍋內,用中火將油燒至八成熱。將搓好的面條繞在手上(扇子式的約繞60圈),先用手繃開約23~26厘米長后,把兩只長竹筷插入,再繃至約30多厘米長將面條抽細如線,即放入油鍋,筷子繃住條,在油鍋中擺動幾下,然后將兩只筷子交錯疊在一起使面條錯疊成扇形,抽出筷子,炸至茶馓呈金黃色時起鍋(每把40克重)即成。
產品特點 色澤金黃,香酥脆松,宛如金線繞成,環環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