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深秋后冷涼天氣,氣溫變化較大,晝夜溫差大。奶牛常因運動過急過快,渾身出汗后,不經休息,在沒落汗的情況下喝冷水,或出汗后過河,或汗沒落拴在風口處,或路遇秋雨,感冒風寒,都能引發牛的風濕癥。牛久臥寒冷、潮濕的圈舍里,又受賊風侵害,容易引起牛肌肉或關節疼痛而發病。尤其孕牛或產后母牛畜體虛弱,最容易發病。
一、臨床癥狀
牛常突然受風濕發病,剛開始走路瘸,疼痛厲害,邁小步,跛行的癥狀常隨運動逐步減輕,走上幾步或幾十步,疼痛減輕,瘸的也輕了,甚至完全消失。但休息后再走,又瘸又痛,具有反復性的突出特點。病牛大多數拱腰,兩后肢強硬,不能走,起臥困難。后腰、四肢強硬,伸屈困難,局部肌肉有腫脹現象,觸診發硬,有疼痛,一般四條腿有輪換性疼痛,有轉移性。嚴重的病牛大拱腰,四肢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穩。由于風濕發病部位不同,可分為頸、腰和四肢風濕。
二、治療方法
加強病牛護理每天要堅持適當運動,把牛牽到向陽溫暖、干燥、衛生的地方行走,多曬太陽,增強牛的體質。秋冬季天冷,牛舍要溫暖,干燥,不潮濕,牛臥處要鋪墊干草,清除糞尿,墊干土,防止陰冷潮濕和賊風侵害。牛要充分休息,喂給易消化的草料,喂暖料,飲熱水,忌喂凍料,忌飲冷水,以加快康復。
1、水楊酸療法 1%水楊酸鈉溶液200m1,5%小蘇打溶液300m1,混合靜脈注射,每日一次,連用一周。也可用碘化鈣、溴化鈣等制劑,交替使用,各用一個療程。
2、自家血療法 自家血1OOml,加10%水楊酸鈉溶液100m1,混合后一次靜脈注射。
3、激素療法 用氫化可的松20m1,加10%水楊酸鈉l00m],混合后一次注射。或2.5%醋酸可的松5ml~10ml,穴位注射,隔日一次,連用3次~5次。
4、撒烏安療法 撒烏安溶液200m1,靜脈注射,每日二次,連用5日~7日。
5、溫熱療法 即把醋5kg,麥麩6kg,混合炒至50度左右,裝入麻袋內敷于腰等風濕部。或把酒糟炒熱裝入麻袋內敷于腰等風濕部位,每日一次。腿下部風濕,可用水桶裝50度熱水加適量水楊酸和小蘇打,把牛腿放于熱水捅中熱敷,都有一定效果。
6、火針療法 火針腰上百會穴和腎棚、腎俞、腎角3穴,(兩邊各有一穴)。針后用陳醋拌麩皮3斤~5斤,在鍋內炒熱,裝入布袋中,熱敷于針過的穴位上,外用麻袋等物包扎,以保溫,第二天取下來再加醋炒熱敷上,可連敷3天~5天。四肢有腫脹現象用烙鐵火熨。
7、中藥療法 當歸、秦艽各50g,投藥、獨活、防已各25g,乳香、牛膝、防風各30g,月斷、杜仲、巴戟、桑寄生各40克 ,紅花20g,甘草15g;共研為末,用開水沖,涼服。適應于牛后肢風濕。也可用藿香40g、乳香、沒藥、枳殼、前胡各25克,血靈脂25g,廣木香、元胡各15g,丁香10g,共研為末,加適量酒,用開水沖,涼服。適用于治療前肢風濕病。
8、燒烙療法 用草紙2張,重疊后浸泡在酒里,放在牛脊背上(或腰胯部),再把浸泡醋的2張草紙,重疊在放草紙的位置,在前至靈臺穴,后至百會穴,左右旁開約3寸~5寸左右,到背最長肌下溝,共7寸左右寬。用燒紅的烙鐵,一直把紙烙干為止。適用于治療牛腰或腰胯肌肉風濕癥。
9、酒灸治療風濕法 方法是用黃泥土和面糊,在牛臀背上的百會穴處,用黃泥捏成一個環狀型小圓圈,直徑約6cm~7cm,固定在牛皮上,以免酒流掉,環中倒入燒酒,然后用火柴點燃,待酒燒盡,火即自熄。灸術后,要注意護理,牛舍要保溫,干燥,不潮濕,牛床鋪墊草,防止冷風侵襲。
10、復方當歸注射液療法 當歸、川芎、紅花各500克,混合切碎,加適量水浸泡后,用蒸餾法蒸餾,取500ml備用,剩余藥液過濾,再加適量水煎1次,煮沸1h,過濾,和并兩次濾液,濃縮為糖漿狀,攪拌后加3倍量95%乙醇,放冷處24h后過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蒸餾液500m1及注射用水1500m1,攪拌均勻,放冷處24h,精濾后,灌封滅菌。每ml相當于生藥1g,每支5m1。能通經活血,每次5 ml~l0ml,肌肉或穴位注射。主治風濕痛,跌打損傷。
11、威靈仙注射液療法 威靈仙鮮草2000g。把藥草先洗干凈,切碎,加水適量蒸餾,取出蒸餾液1000m1,進行精濾,灌封,滅菌即成。每ml相當生藥2g,每支5m1,有祛風止痛作用,用量每次5m1~1Oml,肌肉或穴位注射,每日一次,主治風濕跛行。
12、豆豉姜注射液 豆豉姜鮮葉1000g,共制500m1。制法是把鮮藥切碎,加1500m1水,按蒸餾法蒸取蒸餾液1000m1后,再把此液蒸餾一次,收集500m1蒸餾液,加氯化鈉4.25g,攪拌溶解后精濾,灌封滅菌即得。每ml相當于生藥2g,每支5m1,有祛風止痛,清熱解毒功效。用量每次l0m1~15 m1,肌肉注射,每日1次~2次。主治風濕痛、風濕性關節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