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飼料是農作物收獲籽實后殘余的莖稈和葉片。其粗纖維含量高達30—50%,蛋白質為2—8%,粗灰分在6%以上,除維生素D外其它維生素的含量均極低,是一類體積大、適口性差、營養價值較低、消化率不高的粗飼料。但是,秸稈飼料的來源廣、種類多、數量大、價格低,含有植物光合作物所積累的一半以上的能量,作為非競爭性的飼料資源,只要能夠進行合理的加工調制,提高其消化能的攝入量,用來飼喂畜禽,特別是用來飼喂牛、羊等反芻家畜,仍然能夠成為優質飼料源。筆者就如何對秸稈飼料進行合理加工調制的方法作一簡單介紹:
1、物理處理法
秸稈飼料經過機械等物理因素處理后,可改變其物理性狀、減少浪費和提高家畜的采食量。
(1)切短 所有秸稈飼料在飼喂之前都應該切短,這樣做不但能夠減少家畜咀嚼時的能量消耗,而且容易和其它飼料配合利用。秸稈飼料切短的程度應視家畜的種類與年齡而定,一般牛為3—4厘米,馬、騾、驢為2—3厘米,羊為1.5—2.5厘米,老弱病幼畜應更短些。
(2)碾青 將麥秸或其它秸稈飼料鋪在場面上,厚約30—40厘米,在其上鋪一層同樣厚度的營養價值較高、家畜比較喜食的青飼料(以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為好),然后在青飼料上再蓋一層30—40厘米厚的秸稈飼料,用石碾碾壓。此法既提高了秸稈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又減少了青飼料調制成干草的時間和養分損失。
(3)制漿 先將秸稈飼料切成2—3厘米長的小段,每100千克加入5千克石灰粉,加水拌勻煮沸,然后再加入6—7千克水煮1小時,撈出用清水漂洗,放入120rpm/min的打漿機內打漿,80min即可。此法適于加工調制禾木科秸稈飼料,制得的草漿有甜味、易消化,用于飼喂肥育豬。
(4)蒸煮 此法能夠改善秸稈飼料的適口性,軟化其中的纖維素。用于飼喂種豬、肥育牛和低產乳牛時,蒸煮的溫度為90℃、時間為1小時;用于飼喂乳牛時,應加入少量的豆餅和食鹽,煮開后30分鐘即可。
此外,粉碎、浸泡、制成顆粒或塊狀飼料等方法也適合農戶使用。
2、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所產生的纖維素酶來處理秸稈飼料,此法可提高其適口性和營養價值。在生產中,常用人工瘤胃發酵和堆積發酵兩種方法加工調制秸稈飼料。其中后者更適合于農戶使用,操作步驟如下:
(1)建造發酵池 發酵池的大小視生產規模而定,一般先挖一個長、寬、深分別為2.2米、2.0米、0.5米的長方形土坑,然后用磚將坑內壁砌好,用水泥抹平,陰干凝固后備用。
(2)選購曲種 發酵用曲種要求含雜菌少、活力強、有益微生物多,應從具有生產能力、信譽良好的廠家購進。目前,我國研制的木霉9023、N2—78、EA3—867、4030等優良菌種可供選用。
(3)調制發酵原料 將秸稈飼料切成2—4厘米長的小段或粉碎成細度為0.7—1.0厘米的粉末,與同等重量的溶有曲種的水(一般每100千克水中加入1—2千克曲種,充分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冬季最好用50℃的溫水)在發酵池中混合,攪拌均勻,使制得的發酵原料手握成團、觸之即散、指縫間有水滲出而不下滴。
(4)堆積發酵 將調制好的發酵原料在發酵池中松散地堆成30—50厘米厚的扁平形,插入溫度計,上面撒一層3—6厘米厚的秸稈粉,秋冬季應加蓋麻袋等保溫物,待溫度計溫度上升到35—45℃時,上下翻動一下,然后堆積壓實,用塑料薄膜密封1—3天即成。
(5)留曲種循環發酵 若要連續堆積發酵,可將上次加工調制好的飼料夏季留5%,春秋季留10—15%,冬季留20%作為下次進行堆積發酵的曲種,繼代發酵數次后,再適時更換新曲種。
(注:此法在沒有曲種的條件下仍可利用發酵原料中的細菌進行,只是在消化率和適口性方面不如曲種發酵的效果好)
3、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堿、酸等化合物處理秸稈飼料。
(1)氨化 此法加工調制的秸稈飼料適口性和營養價值顯著提高,特別是粗蛋白質的含量有所增加。常用的處理方法有堆垛法、窖氨化法、塑料袋氨化法和爐氨化法等,它們共同的技術要點是:將秸稈飼料切成2—3厘米長的小段(堆垛法除外),以密閉的塑料薄膜或氨化窖等為容器,以液氨、氨水、尿素、碳酸氫銨中的任何一種氮化合物為氮源,使用占風干秸稈飼料重2—3%的氨,使秸稈的含水量達到20—30%,在外界溫度為20—30℃的條件下處理7—14天,外界溫度為0—10℃時處理28—56天,外界溫度為10—20℃時處理14—28天,30℃以上時處理5—7天,使秸稈飼料變軟變香。
(2)堿化 堿化可有效提高秸稈飼料的營養價值,可供農戶選用的加工調制方法如下:
(1)飽和石灰溶液處理法:用4倍于秸稈飼料重的飽和石灰溶液,將秸稈浸泡1—3天,待溶液PH值降至7時就可直接使用。
(2)氫氧化鈉溶液浸泡法:用重量為秸稈飼料的8倍,濃度為1.5%的氫氧化鈉溶液,將秸稈浸泡1天后,用清水沖洗至中性。
(3)氫氧化鈉和生石灰混合處理法:將未切短的秸稈飼料鋪成15—20—30厘米厚的不同層次,每鋪一層,皆用濃度均為1.5—2.0%、重量各半的氫氧化鈉和生石灰水混合液噴灑(每100千克秸稈飼料用80—120千克混合液),然后壓實,經過7—8天,當秸稈堆內的溫度達到35—55℃,秸稈呈現淡綠色或淺棕色并帶有新鮮青貯料的氣味時即成。
1、物理處理法
秸稈飼料經過機械等物理因素處理后,可改變其物理性狀、減少浪費和提高家畜的采食量。
(1)切短 所有秸稈飼料在飼喂之前都應該切短,這樣做不但能夠減少家畜咀嚼時的能量消耗,而且容易和其它飼料配合利用。秸稈飼料切短的程度應視家畜的種類與年齡而定,一般牛為3—4厘米,馬、騾、驢為2—3厘米,羊為1.5—2.5厘米,老弱病幼畜應更短些。
(2)碾青 將麥秸或其它秸稈飼料鋪在場面上,厚約30—40厘米,在其上鋪一層同樣厚度的營養價值較高、家畜比較喜食的青飼料(以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為好),然后在青飼料上再蓋一層30—40厘米厚的秸稈飼料,用石碾碾壓。此法既提高了秸稈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又減少了青飼料調制成干草的時間和養分損失。
(3)制漿 先將秸稈飼料切成2—3厘米長的小段,每100千克加入5千克石灰粉,加水拌勻煮沸,然后再加入6—7千克水煮1小時,撈出用清水漂洗,放入120rpm/min的打漿機內打漿,80min即可。此法適于加工調制禾木科秸稈飼料,制得的草漿有甜味、易消化,用于飼喂肥育豬。
(4)蒸煮 此法能夠改善秸稈飼料的適口性,軟化其中的纖維素。用于飼喂種豬、肥育牛和低產乳牛時,蒸煮的溫度為90℃、時間為1小時;用于飼喂乳牛時,應加入少量的豆餅和食鹽,煮開后30分鐘即可。
此外,粉碎、浸泡、制成顆粒或塊狀飼料等方法也適合農戶使用。
2、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所產生的纖維素酶來處理秸稈飼料,此法可提高其適口性和營養價值。在生產中,常用人工瘤胃發酵和堆積發酵兩種方法加工調制秸稈飼料。其中后者更適合于農戶使用,操作步驟如下:
(1)建造發酵池 發酵池的大小視生產規模而定,一般先挖一個長、寬、深分別為2.2米、2.0米、0.5米的長方形土坑,然后用磚將坑內壁砌好,用水泥抹平,陰干凝固后備用。
(2)選購曲種 發酵用曲種要求含雜菌少、活力強、有益微生物多,應從具有生產能力、信譽良好的廠家購進。目前,我國研制的木霉9023、N2—78、EA3—867、4030等優良菌種可供選用。
(3)調制發酵原料 將秸稈飼料切成2—4厘米長的小段或粉碎成細度為0.7—1.0厘米的粉末,與同等重量的溶有曲種的水(一般每100千克水中加入1—2千克曲種,充分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冬季最好用50℃的溫水)在發酵池中混合,攪拌均勻,使制得的發酵原料手握成團、觸之即散、指縫間有水滲出而不下滴。
(4)堆積發酵 將調制好的發酵原料在發酵池中松散地堆成30—50厘米厚的扁平形,插入溫度計,上面撒一層3—6厘米厚的秸稈粉,秋冬季應加蓋麻袋等保溫物,待溫度計溫度上升到35—45℃時,上下翻動一下,然后堆積壓實,用塑料薄膜密封1—3天即成。
(5)留曲種循環發酵 若要連續堆積發酵,可將上次加工調制好的飼料夏季留5%,春秋季留10—15%,冬季留20%作為下次進行堆積發酵的曲種,繼代發酵數次后,再適時更換新曲種。
(注:此法在沒有曲種的條件下仍可利用發酵原料中的細菌進行,只是在消化率和適口性方面不如曲種發酵的效果好)
3、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堿、酸等化合物處理秸稈飼料。
(1)氨化 此法加工調制的秸稈飼料適口性和營養價值顯著提高,特別是粗蛋白質的含量有所增加。常用的處理方法有堆垛法、窖氨化法、塑料袋氨化法和爐氨化法等,它們共同的技術要點是:將秸稈飼料切成2—3厘米長的小段(堆垛法除外),以密閉的塑料薄膜或氨化窖等為容器,以液氨、氨水、尿素、碳酸氫銨中的任何一種氮化合物為氮源,使用占風干秸稈飼料重2—3%的氨,使秸稈的含水量達到20—30%,在外界溫度為20—30℃的條件下處理7—14天,外界溫度為0—10℃時處理28—56天,外界溫度為10—20℃時處理14—28天,30℃以上時處理5—7天,使秸稈飼料變軟變香。
(2)堿化 堿化可有效提高秸稈飼料的營養價值,可供農戶選用的加工調制方法如下:
(1)飽和石灰溶液處理法:用4倍于秸稈飼料重的飽和石灰溶液,將秸稈浸泡1—3天,待溶液PH值降至7時就可直接使用。
(2)氫氧化鈉溶液浸泡法:用重量為秸稈飼料的8倍,濃度為1.5%的氫氧化鈉溶液,將秸稈浸泡1天后,用清水沖洗至中性。
(3)氫氧化鈉和生石灰混合處理法:將未切短的秸稈飼料鋪成15—20—30厘米厚的不同層次,每鋪一層,皆用濃度均為1.5—2.0%、重量各半的氫氧化鈉和生石灰水混合液噴灑(每100千克秸稈飼料用80—120千克混合液),然后壓實,經過7—8天,當秸稈堆內的溫度達到35—55℃,秸稈呈現淡綠色或淺棕色并帶有新鮮青貯料的氣味時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