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齡以上兔多發,主要表現排糞頻繁,糞便稀軟、呈粥樣或水樣便。
1.癥狀:輕者食欲減少,精神不振,排軟糞,呈粥樣或水樣便,不愿走動,兔體消瘦。重者體溫升高,食欲廢絕;嚴重腹瀉,呈水樣,常混有血液或膠凍樣粘液;結膜發紺,呼吸急促,常虛脫而死。
2.病變:胃腸道積有氣體,胃漿膜上有出血點,腸道呈彌漫性卡他性炎癥,內有液狀內容物。
3.預防:清理胃腸,調節胃腸功能,殺菌止瀉,維護全身機能為腹瀉病的預防原則。
4.治療:⑴病性輕者,用人工鹽2~3 克,加水 40~50毫升內服,后用大黃健胃;重者,用慶大霉素4000~6000單位/千克體重肌注,每天2次,連用2~3天。⑵對糞便臭味不大,又腹瀉不止的病兔,可用鞣酸蛋白灌服,每次0.5克,每天2次,連用3天。⑶諾氟沙星(氟派酸),按20~30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每天1次,連用3天。⑷在日常飼養管理工作中,不喂腐敗變質的飼料,不飲臟水,保持兔舍干燥通風等都可減少該病的發生。
二、兔魏氏梭菌病
兔魏氏梭菌病又名魏氏梭菌性腸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產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腸毒血癥,6~12周齡易感。
1.癥狀:常突然發生,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廢絕,急劇腹瀉,排黑色水樣或膠凍樣帶血糞便,有特殊的腥臭味,體溫不高,嚴重脫水,多數1~2天死亡。
2.病變:尸體脫水,腹腔有腥臭味,胃底黏膜脫落,小腸充滿膠凍樣液體,有時混有大量氣體,腸壁變薄呈透明狀,大腸內積有大量氣體和黑色水樣糞,腸黏膜有彌漫性出血。
3.預防:預防為主,應加強飼養管理,少喂高蛋白飼料,盡量減少應激,搞好衛生,嚴禁從疫區引種,治療可用抗菌藥物。
4.治療:⑴卡那霉素20~40毫克/千克體重肌注,每天2次,連用3天。⑵喹乙醇5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每天2次,連用3天。⑶調整胃腸功能,可用食母生、鞣酸蛋白口服。⑷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20~50毫升,每天1次,連用2天,可提高療效。
三、兔輪狀病毒
兔輪狀病毒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以嚴重腹瀉為特征的仔兔的一種消化道傳染病,2~6周齡多發,尤以4~6周齡發病和死亡率最高,成兔多呈隱性感染。
1.癥狀:潛伏期1~3天,體溫升高,精神不振,嚴重腹瀉,排半流質或水樣稀便,呈棕色、灰白色或淺綠色并伴有粘液或血液,脫水消瘦,2~4天死亡。
2.病變:大小腸黏膜彌漫性出血,腸黏膜易脫落,內容物稀薄,呈灰黃色或灰黑色。
3.預防:發現病兔應立即隔離,加強護理,及時清除病兔糞便。治療無特效藥物,可對癥應用收斂止瀉劑(如鞣酸蛋白),并應用抗菌藥物防止繼發細菌性感染,該病的預防主要依靠加強飼養管理,增強母兔和仔兔的抵抗力。并堅持日常消毒以殺滅病毒。
四、兔沙門氏菌病
由傷寒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引起,主要侵害懷孕母兔,以發生敗血癥急性死亡、腹瀉和流產為特征,主要侵害懷孕25日齡以上的母兔。
1.癥狀:
潛伏期1~3天,急性病例不顯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多數病兔腹瀉,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廢絕,渴欲增加,消瘦,母兔陰道內排出粘性、膿性分泌物。
2.病變:肝臟出現彌漫性或散在性黃色針尖大小的壞死灶,膽囊脹大,充滿膽汁,脾臟腫大1~3倍大腸內充滿粘性糞便,腸壁變薄。
3.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增強母兔抵抗力,消除引發該病的應激因素,及時淘汰重病兔,對病情較輕的病例,可用抗生素或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4.治療:⑴鏈霉素3~5萬單位/千克體重肌注,每天2次,連用3天。⑵磺胺二甲嘧啶100~200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每天1次,連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