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冬春多發,病兔、隱性感染病和亞健康兔都是主要傳播源。被病毒污染的飲水、飼料、用具等都是重要傳播媒介,也可直接通過接觸而感染。3月齡以上的青壯年兔發病率和死亡率高達100%,而幼兔發病率較低,但死亡率高,哺乳兔很少發病。
一、臨床癥狀
最急性病例突然抽搐尖叫幾聲后死亡,有的嘴內吃著飼料而突然興奮,撞擊籠架,而后臥伏掙扎,四肢劃動、尖叫,有時鼻腔內流出紅色泡沫或鮮血。
急性病例,大部分出現精神萎靡,臥伏閉眼,食欲廢絕,飲水增多,病程一般1~2天死亡,死前表現呼吸急促,興奮掙扎、狂奔,有的在籠內亂撞,全身顫抖,臥籠尖叫而死,有少數病兔鼻孔流出紅色血液,多數肛門松馳,周圍有少量淡黃色膠狀物污染。
在飼養中發現有兔瘟病癥時,要對全群兔進行疫苗注射,接種后1天內死亡占60%,2天死亡占30%~35%,3天死亡占5%~10%,接種4天以后幾乎沒有死亡發生。
二、兔瘟流行新特點
1.發病率趨于低齡化。從集市上看,青年兔和幼兔死亡率各占一半,發病率趨于低齡化,死亡幼兔中40~60日齡的兔占50%以上,這是近幾年來發生的新變化,改變了以前兔瘟只發生在青年兔和成年兔當中,而幼兔少發的現象。
2.臟器變化不明顯。筆者對患兔瘟而死的獺兔進行解剖,有的臟器沒有明顯的兔瘟特征,特別是急性死亡的患兔,全身臟器沒有發現大面積瘀血、出血和水腫的明顯特征,尤其是腸道沒有大面積出血,而是部分出血或出血點,多數以肺臟和腎臟出血明顯,肺部呈紅色,水腫,其他臟器沒有明顯變化。
3.注射兔瘟疫苗后仍有兔瘟流行。筆者認為主要是三點原因:一是免疫程序一次化。一些養殖戶用傳統的免疫方法,即斷奶后注射一次一直到出欄,一般兔瘟疫苗注射一次可預防半年。但有專家指出,注射一次兔瘟疫苗到80日齡時,機體已失去應有的作用,不能抵抗兔瘟病毒的感染,所以必須進行二次注射,才能保證兔群的健康生長。二是疫苗質量不合格。有些生產廠家不按照要求生產,以次充好,甚至有的企業沒有農業部的生產許可證就生產,造成注射后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三是養殖戶認識不到位。有些存有僥幸心理,認為養兔不防疫沒有問題,結果當兔瘟發生時后悔莫及。
三、預防措施
養兔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堅持自繁自養,引種時避免在疫區購買,引種后必須隔離觀察一個月,并定期做好場地、籠具等的全場消毒,對飼養兔群做好兔瘟疫苗的注射。
推薦兔瘟免疫方法為:斷奶后的幼兔35~40日齡用兔瘟單聯苗進行首免,每只頸部皮下注射2毫升,60~65日齡時采用二聯苗,進行二次注射1~1.5毫升,以后每隔半年注射一次。
緊急預防注射:當兔群中發生兔瘟時,要對未發生病癥的同群兔先用抗兔瘟血清緊急接種,24小時內可控制疫情的發展,如果本地沒有抗兔瘟血清時,可采用兔瘟單聯苗加倍量注射,可有效地控制兔瘟的蔓延,對死兔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做好嚴格消毒工作,對發生兔瘟的場地、被污染的籠具、食水槽、環境要嚴格消毒,消毒藥可用3%的火堿,20%~30%的漂白粉,2%的福爾馬林,3%過氧乙酸,火焰等,如果兔群發生兔瘟嚴重,可采取全部處理的方法,待消毒半年后再進行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