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到場后,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到場第2 d少數仔豬出現腹瀉,以后腹瀉的逐步增多,5~10 d后達到高峰,持續10~30 d。體重越小的豬發病越快、越嚴重,腹瀉時間稍長的脫水、消瘦,皮毛粗亂,耳尖、四肢末端發紺,有的仔豬體溫升高,達40℃~40.5 ℃。病豬往往并發感染,常見的并發感染有豬瘟、溫和豬瘟、鏈球菌病、偽狂犬病和圓環病毒感染。
二、應激原因
仔豬過小,仔豬體重越輕,抗病力越差,發病越嚴重,死亡率越高,特別是8~10 kg以下的仔豬,其往往剛斷奶,斷奶應激會造成仔豬抵抗力明顯下降而發病;販運過程中的各種刺激,如捕捉、裝車、運輸、卸車、分群等操作使豬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也是引起發病的重要原因;飼喂方法不當,仔豬到場后,消化力下降,如果飼喂過早或飼喂高豆粕日糧會引起腹瀉;保健措施不到位,選購的仔豬沒有進行過免疫,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到場后若不及時提高其抵抗力便易發生各種疾病。
三、運輸應激防控
1、豬舍提前清洗消毒 購豬前一周豬舍清掃干凈,用2%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全面消毒,24h后,用清水沖洗氫氧化鈉殘液,待地面干燥后進豬。
2、了解當地疫情 購進仔豬前應了解產地疫情。此外,還要了解豬的品種、免疫情況,并注意觀察豬的精神狀態及大小便情況。應選購那些無淚斑、皮膚紅潤、毛色光亮、尾巴靈活上翹、大小均勻的仔豬。
3、 裝車前注射抗生素 若進行長途運輸,裝車前每頭仔豬肌注“得米先”3~5 mL。
4、 卸車前的消毒 購回的仔豬下車之前應用百毒殺(1∶1 000)或農福(1∶200)帶豬消毒,以殺滅仔豬攜帶的病原微生物。
5、合理分群 按體重大小分群,最佳飼養密度為10~20頭/欄,0.8~1.0 m2/頭。仔豬入欄后要有專人看守,防止其咬架,可用少量帶氣味的消毒藥噴灑欄舍和豬體以防咬架。調教仔豬吃料、排便、睡覺三定位。
6、飲水與飼喂 仔豬卸下后休息30~60 min再飲水,飲水中加入5%的多維葡萄糖和0.9%的食鹽,也可加電解多維,以補充能量、電解質,提高機體抵抗力。購回的豬當天不喂料,只喂營養液,第2d少量飼喂,每次只喂5~6成飽,讓豬有饑餓感,然后慢慢增加飼喂量,以免飼料驟變引起發病。
7、定期消毒 豬舍定期用百毒殺(1∶1 000)、農福(1∶200)或消毒威(1∶2 000)帶豬消毒,消毒藥應輪流使用。
8、抓好防疫 販運應激可抑制免疫應答,影響免疫效果。進豬第2d,飲水中添加多維素、黃芪多糖、淫羊藿提取物等免疫調節劑,連用5~7d,提高免疫效果。3d后每頭豬注射豬瘟脾淋苗1頭份,一周后再注射鏈球菌苗1頭份,用鏈球菌苗后5~7d不得使用抗生素,以防免疫失敗。
9、及時驅蟲 仔豬購回10 d后應及時驅蟲,可用腸蟲清,每頭豬2片,0.2%伊維菌素,每1t飼料添加1500g或蟲力黑,每1t飼料添加500g。驅蟲后喂健胃散或大黃蘇打片健胃、促食欲。
10、策略性用藥 進豬后的5~7d是疾病高發期,適當用藥可有效控制應激。此時藥物可與免疫調節劑同時使用,如每1t飼料添加多維素300g+泰滅凈1000g或黃芪多糖500g+阿奇環素500g,連喂4~5d,以平穩渡過危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