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臨床實踐中,由于疫苗本身原因及畜禽個體差異,在動物接種后,經常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有些屬于正常反應,對于較為嚴重的反應,需采取緊急措施,否則會引起動物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下面就動物免疫接種后出現的反應及處置方法歸納如下,供廣大飼養戶及基層動物防疫員參考。
觀察免疫接種后動物的反應
免疫接種后,在疫苗反應時間內,要觀察被免動物的飲食、精神狀況等,并檢測其體溫,對有異常表現的動物進行登記,嚴重時應及時救治。
正常反應:是指動物在接種疫苗后出現的短時間精神不振或食欲稍減等癥狀,此類反應一般可自行消退,不需作任何處理。
嚴重反應:主要表現在反應程度較嚴重。常見的嚴重反應有震顫、流涎、流產、瘙癢、皮膚丘疹,以及注射部位出現腫塊、糜爛等,最為嚴重的可引起被免動物急性死亡。
合并癥:指個別動物發生的綜合癥狀,反應比較嚴重,需要及時救治。一、血清病。是指抗原抗體復合物產生的一種超敏反應,多發生于一次大劑量注射動物血清制品后,出現注射部位紅腫、體溫升高、蕁麻疹、關節痛等,需精心護理和注射腎上腺素等。二、過敏性休克。個別動物于注射疫苗后30分鐘內出現不安、呼吸困難、四肢發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癥狀,需立即救治。三、全身感染。指動物在接種活疫苗后因肌體防御機能較差或遭到破壞時發生的全身感染和誘發潛伏感染,或因免疫器具消毒不徹底致使注射部位或全身感染。四、變態反應。多為蕁麻疹。
處理動物免疫接種后的不良反應
動物在免疫接種后如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應采取抗休克、抗過敏、抗炎癥、抗感染、強心補液、鎮靜解痙等急救措施,常采用注射腎上腺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對局部出現的炎癥反應,應采取消炎、消腫、止癢等處理措施;對神經、肌肉、血管損傷的病例,應采用理療、藥療和手術等處理方法。
對合并感染的病例用抗生素治療。
不良疫苗反應的預防
保持動物圈舍的溫度、濕度、光照適宜,通風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選用適宜毒力或毒株的疫苗,并嚴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說明進行接種,注射部位要準確,接種操作方法要規范,接種劑量要適當。
免疫接種前對動物進行健康檢查,掌握動物的健康狀況。凡發病的,精神、食欲、體溫不正常的,體質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懷孕后期的動物均應不予接種或暫緩接種。
對疫苗的質量、保存條件、保存期均要認真檢查,必要時先用小群動物做接種實驗,然后再大群免疫。
免疫接種前,避免動物因受到寒冷、轉群、運輸、脫水、突然換料、噪音、驚嚇等產生應激。可在其免疫前后3~5天的飲水中添加速溶多維或維生素C、維生素E等,以減輕應激反應。
免疫前后給動物提供營養均衡的優質飼料,提高肌體的非特異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