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從患鼻炎的豬鼻腔內及多發性漿膜炎的病灶內分離出的支原體。實驗證明豬鼻支原體能引發多發性漿膜炎,而導致鼻炎或鼻甲骨萎縮。
一、病原。本菌以球形為主,也具球桿狀及絲狀。鼻腔支原體是在雞胚中培養豬鼻腔濾過性病原時發現的。用雞胚分離培養豬鼻支原體需時3-5天,而已適應的培養物在1-2天內就能長好。接種6-7日齡雞胚卵黃囊是分離本菌最好的方法。雞胚接種后有時4-12天死亡,或在出殼前2天剖檢時可看到多發性漿膜炎,尤其是心包炎。愛感染雞胚的心包滲出物,是制備涂片用姬姆薩氏染色法染色鏡檢病原菌的最好病料。在液體培養基內,特別是培養基的上中部,通常產生輕微的混濁,有細微的沉淀。豬鼻霉形體生長需要膽固醇,發酵葡萄糖,但不利用精氨酸或水解尿素,豬鼻霉形體的菌落形成需要2-3天,直徑為0.5-1毫米。
二、流行病學。多發性漿膜炎一般多發生在3-10周齡小豬,有時更小的豬也偶爾發生。豬鼻支原體常由感染的母豬傳給哺乳仔豬,大約10%左右的母豬的鼻腔和鼻竇分泌物中有該菌,大約能從40%的斷奶豬的鼻腔分泌物中分離本病原,也經常存在于屠宰的病肺中。一旦豬群中有一頭感染豬鼻支原體,就會在豬群中迅速傳播。豬鼻支原體普遍存在于病豬的鼻腔、氣管和支氣管分泌物中,傳染途徑主要是飛沫和直接接觸。
感染后引起漿膜炎病變的嚴重程度取決于4個因素,第1個因素是年齡。曾經發現,通過腹腔接種時,6周齡或以下的豬,比8周齡或以上的豬,病變嚴重得多。第2個因素是各菌株對不同部位漿膜親嗜性不同。有些菌株在所有漿膜面上引起病變,而有些菌株則可能選擇心包漿膜面或關節表面。第3個因素是感染時動物受到的應激作用。如果在嚴重應激情況下受到感染,即使成年豬也將發生嚴重的多發性漿膜炎。把易感公豬引入到感染豬群常發生嚴重的病變,公豬可能發生發熱反應,其標志是嚴重多發性漿膜炎的運動疼痛和陰囊很明顯腫脹及敏感。第4個因素是豬的遺傳易感性。
三、臨床癥狀。本病感染后第3或第4天時出現被毛粗亂,第4天左右體溫升高,但很少超過40.6℃,其病程有些不規律,5或6天后可能平息下來,但幾天內又復發。病豬食欲明顯減少,許多病豬將出現的一個特殊動作是,首次騷擾時出現過度伸展動作,這是試圖減輕多發性漿膜炎造成的刺激。常出現關節炎,可能波及任何關節,但跗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肩關節最常發生,偶爾寰枕關節也受侵害。若發生在寰枕關節,則病豬將頭轉向一側,另一些病豬則頭向后仰,這個動作可能和一側性中耳感染的姿態改變相仿。
急性期癥狀為被毛粗亂,中度發熱,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行走困難,腹部觸痛,跛行及關節腫脹。腹痛及喉部發病時表現身體蜷曲,呼吸困難,運動極度緊張及胸部斜臥等。急性癥狀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取決于病變的嚴重性程度。一般發病10-14天后,急性癥狀開始減輕,此后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跛行及關節腫脹。疾病的亞急性期間,關節病變最為嚴重。發病后2-3個月跛行和腫脹可能減輕,但有些豬6個月后仍然跛行。
四、診斷。根據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可以初步診斷。3-10周齡的豬出現漿液纖維蛋白性到膿性纖維蛋白性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的肉眼病變,確診要分離病原菌,并證實沒有能引起這些病變的其他微生物存在。
鑒別診斷:最可能引起相似病變的微生物是嗜血桿菌。此菌也能引起豬的急性多發性漿膜炎。區別二者的根本方法是分離病原。但在臨床上這兩種疾病之間也有一定區別。嗜血桿菌性多發性漿膜炎體溫升高較明顯,經常達41.14-41.7℃。另外兩病漿膜滲出物的眼觀表現也略有不同。嗜血桿菌引起的滲出物在顏色上比豬鼻腔霉形體引起的要白些,稍干燥并分層。但是滲出物的這些差別是難于分辨的,除非很熟悉這兩種疾病。嗜血桿菌性多發性關節炎暴發時的發病率通常較高,如果沒有迅速采取處理措施,可達50-70%。嗜血桿菌性多發性漿膜炎的死亡率也頗高,常達10%以上。診斷檢查用的動物必須在急性期剖殺。死亡動物的自溶性變化能使分離到豬鼻支原體的可能性減少。
五、防治
1、治療:本病的治療效果很不理想。已知的治療方法都沒有很好的效果。目前也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清除豬群中鼻腔的病原菌,因此,有關治療和預防豬鼻腔霉形體性多發性漿膜炎的辦法很少。豬鼻支原體一般對泰勒菌素及林可霉素相當敏感,但抗生素治療病豬效果并不非常滿意。可能因炎癥反應阻止了抗生素的滲透,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在群體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泰勒菌素或林可霉素治療可能效果更好。
2、預防:搞好飼養管理是預防本病的關鍵。盡量減少呼吸道、腸道疾病或應激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