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方水土養一方生靈,離開了這一方水土,人和動物都會感覺不適,先是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腹痛、腹瀉,進而致使免疫力下降。原因是人和動物已經適應了當地水土中的微生物。要想制定合理的動物免疫程序及防范措施,就必須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因為人的生活習慣、習性及信仰直接影響著動物的免疫、飼養、管理等。
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變異株,由于氣候條件及動物品種差異,它們的傳播和變異也有所不同。比如繁殖與呼吸綜合征,1987年首先在美國發現,經過20多年的傳播和發展變異,而后傳遍世界;附紅細胞體病,2001年以前只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傳播,而現在成了大多數豬場的常見病;還有新城疫病毒、禽副黏病毒的多個血清型,每年都導致我國大大小小的禽場發病。這都是我們各地種豬場、種雞場相互引種,菌株或毒株不斷發生變異的結果。因此,我們在制訂動物免疫程序時,既要了解本地疫病流行情況,又要了解引種地區的疫病流行情況。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病原體,每個豬場也有其特定的病原體,其原因是豬場在不斷引進新品種的過程中,病原體也隨之傳播而來。一些地區的豬場豬偽狂犬病發病率高,就應在母豬產前40天接種豬偽狂犬滅活苗2頭份,子豬3~7日齡時用豬偽狂犬基因缺失苗1頭份滴鼻或肌肉注射,35日齡再接種1.5頭份;一些豬場鏈球菌病發病率高,就要在母豬產前30天接種豬鏈球菌多價蜂膠滅活苗20毫升,子豬7日齡時用豬鏈球菌多價蜂膠滅活苗接種4毫升,35日齡再接種10毫升。若大家不根據自己豬場的實際情況,而盲目照搬現成的免疫程序或將幾個免疫程序重組后進行免疫,免疫效果就會很差或引起疾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