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在農村散養和集約化豬場均有發生。是由冠狀病毒科的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以腹瀉、嘔吐和脫水為主要癥狀,傳播迅速,初期體溫高達39℃—41.5℃;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哺乳仔豬病死率很高,5周齡以上仔豬死亡率低,成豬幾乎無死亡。病毒對日光和熱敏感,一般常用的消毒液就可將其殺死。
流行特點
豬傳染性胃腸炎多發生于秋末至春初,炎熱夏季不易流行;各年齡段的豬均易感,10日齡內仔豬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肥育豬和種豬大多能自然恢復;病豬和康復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豬體內。新疫區傳播迅速,一周內可傳播到各種年齡段豬群;老疫區則呈地方性流行或間歇性發病,隱性感染率高。
臨床癥狀
1.哺乳仔豬,突然發生嘔吐,隨后劇烈水樣腹瀉,呈噴射狀,有的糞便黃色或淡綠色和灰褐色稀糊狀,有的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糞便惡臭,病豬消瘦、毛焦黃、震顫、無神,脫水死亡;2.架子豬,個別嘔吐,減食或絕食,病豬水樣腹瀉,精神稍好的邊吃邊拉,體重減輕,癡呆怕動,精神委頓,體溫變化不大,飲水量增大;3.繁殖母豬、哺乳母豬,發病后,表現衰弱,體溫升高到39℃~40.5℃,泌乳量明顯減少或停止,嘔吐,食欲不振,水樣腹瀉呈灰綠色或灰色,持續3~4天,喜歡喝水,厭食,精神不振;妊娠母豬癥狀不明顯或僅顯輕微的癥狀;空懷母豬精神稍好,邊吃邊拉,糞便呈水樣噴射狀,大量喝水。
剖解癥狀
病變主要在胃和小腸。哺乳仔豬胃腸膨滿,其中充氣滯留有末消化的凝乳塊,3周齡內仔豬,約有50%胃橫膈膜的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腸膨大,內有泡沫狀液體和沒消化的凝乳塊,小腸絨毛萎縮,腸壁薄。
鑒別診斷
發病時,根據發病季節、臨床癥狀、傳播速度快和發病率高等特點,做初步診斷;確診需病毒分離、血清學試驗和病理組織學檢查的方法。由冠狀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腹瀉與傳染性胃腸炎有相似的腹瀉癥狀和病變,二者的區別是流行性腹瀉傳播速度慢,仔豬死亡率低。
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控制,減少豬群的應激反應,尤其是冷應激的刺激。2.做好圈舍、飼具、環境衛生的消毒工作,選用多種成分完全不同的消毒液交替消毒效果好,要求做到衛生消毒經常化、制度化,嚴禁飼養人員串崗、串舍、串場。3.疫苗免疫,使用哈爾濱獸藥研究所研制的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苗,對3日齡仔豬主動免疫效果好;妊娠母豬肌肉注射或鼻內接種后,對3日齡哺乳仔豬的被動免疫保護率可達93%~95%以上。4.藥物控制,發病豬群隔離、消毒,飲水中加入口服補液鹽(配方: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混合后對水1000ml,全天飲用,保持豬舍溫和干燥,同時配合長效痢劍0.2ml/Kg體重,肌肉注射,三天一次,連用2次,瘟毒快克0.2ml/Kg體重,肌肉注射,一天2次,連用3天,以控制繼發感染。
討論
對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應根據其發病特點和臨床癥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做好平時的疫苗免疫工作和發病后病豬的隔離、消毒工作,同時配合適度的限水、限料措施;②做好補液防脫水工作,藥物控制方面以選擇長效、高效抗菌素配合抗病毒藥物為主。
長效痢劍是一種以甲磺酸培氟沙星為主藥,專門針對下痢、腹瀉的一個長效治療藥物,它具有廣譜、高效、長效的特點;尤其是其長效性和高效性對豬傳染性胃腸炎的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具有針對性和使用方便的優勢,注射一次可以起到一個療程的功效,既達到了控制繼發感染的目的,又減少了注射對豬體的應激,同時降低了獸醫勞動量和養殖戶的損失,臨床應用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