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溫回升,正是產仔豬的季節,但是由于受氣溫忽高忽低、溫差較大等諸多因素,影響了仔豬的成活率。因此,必須注意做好以下九點。
一、做好產前準備。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豬乳房、乳頭及外陰部附近的清潔和消毒,并對分娩圈舍或產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當天對母豬飼喂少量飼料或不喂料,以免母豬吃的過飽而影響仔豬的產出。另外,要準備好碘酒,結扎線、剪刀等工具。
二、注意保溫、防寒。新生仔豬最適宜溫度為:1日齡~3日齡30℃~32℃,4日齡~7日齡28℃~30℃,8日齡~14日齡25℃~28℃,15日齡~30日齡22℃~25℃,31日齡至分窩維持在22℃,冬春季節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母豬產仔前,產仔箱應達到要求溫度30℃~32℃,使仔豬有一個溫度舒適的環境。
三、接好產。母豬產仔時飼養員必須在場,仔豬出生后及時用毛巾擦去口內鼻外粘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凈全身,然后在距仔豬臍部3厘米~4厘米處將臍帶剪斷,涂抹碘酊,放入保育箱內。對于假死的仔豬,可采取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動物或針刺等方法進行急救。
四、仔豬要吃足初乳。初乳對仔豬的抗病防病和成活發育非常關鍵,應讓仔豬盡早吃初乳,對弱小仔豬應給人工輔助,以增加體力,恢復體溫,補充水分等。
五、固定奶頭。固定奶頭應堅持“自選為主,適當調整,控強扶弱”的原則,方法是:先讓仔豬自行選擇奶頭,再按體重大小,體格強弱進行調整,一般是把弱小仔豬圈定在母豬中前部乳頭吃乳,強壯的固定在后面,這樣可使同窩仔豬生長整齊良好,不出現僵豬,也可避免仔豬為爭奪乳頭而咬破乳頭。
六、及早補料。在7~10日齡時,給仔豬料槽內放入少許干凈和新鮮的乳豬場料進行誘食,亦可將仔豬料放在干凈的地面上,讓仔豬效仿母豬采食,投喂量要由少到多,并保證每天給仔豬料都是新鮮的。
七、勤觀察。仔豬出生后五天內,要有專人輪流看護值班,隨時觀察仔豬的發育、吃奶、吃料,糞便等情況,若發現仔豬瘦弱,就要適當補充精料,發現仔豬拉稀或不食,要及時診治,還要勤清點仔豬頭數,以免母豬壓死仔豬。
八、防好病。首先要防疫。在仔豬處理完臍帶,擦干身上的粘液后,隨即肌肉注射豬瘟單聯苗,1頭份劑量(150免疫單位),1小時后再吃初乳。二是要防貧血?捎2毫升右旋糖酐鐵鈷注射液,在仔豬3日齡時肌肉注射。三要防下痢。首先在母豬產前15天注射仔豬黃白痢多價苗;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潔衛生,經常消毒,不讓仔豬亂飲臟水。四是防治母豬產后疾病。要及時觀察母豬的呼吸,體溫,糞便及乳房情況,以防患產后疾病,影響泌乳和仔豬生長發育。五要勤消毒。每月用百毒殺、ABB、1210等消毒藥交叉使用消毒豬舍和用具等。
九、斷好奶。一般在30日齡后即可斷奶,最好采用移母不移仔斷奶法,盡量做到飼料、環境、管理三不變,以防仔豬發生應激反應,以后的管理、環境、飼料要逐步改善,使仔豬有一個適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