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衣不下是奶牛產后的一種常見病,一般母牛產后經過12小時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稱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產奶量下降,還可引起子宮內膜炎、子宮復舊延遲和子宮脫出,從而導致不孕,致使許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現將奶牛胎衣不下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簡單介紹如下,僅供廣大養奶牛戶參考。
一、發病原因。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極其復雜,與多種生理因素和營養因素有關。試驗研究表明,胎衣不下不僅僅是一種病理性疾病,更主要的是一種營養代謝性疾病。具體病因分析如下:
1、干奶后期日糧中鈣和磷的含量過多。干奶期日糧中鈣和磷的含量過多,會導致體內鈣磷代謝失調,從而影響鈣、磷的吸收,造成產后低血鈣導致胎衣不下。
2、干奶期奶牛的飼養管理較差。干奶期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過度缺乏,牛體況較差,產后無力排出胎衣。據測試,干奶期奶牛日糧中蛋白質的水平為8%時,產后胎衣不下的發病率為50%,蛋白質的水平在15%時,產后胎衣不下的發病率為20%。但干奶期如果能量過高則牛會過肥,同樣也會導致胎衣不下。
3、干奶期牛的日糧中硒、維生素A、維生素E含量不足,可增加胎衣不下的發病率。經過大量的飼養實驗證明,在干奶牛的日糧中補充硒、維生素A、維生素E,可大大降低胎衣不下的發病率。
4、遺傳因素。圍產期牛血液激素比例不正常,前列腺素F2a的濃度過低,產后催產素釋放不足,影響子宮收縮,導致胎衣不能正常排出。
5、胎盤炎病。懷孕期間子宮受到某些細菌和病毒感染,發生了子宮內膜炎和胎盤炎,使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發生粘連,導致胎衣不下。
6、胎兒過大,發生難產。子宮持久擴張,產后收縮無力,也可導致胎衣不下。
二、預防措施
1、臨產前2-3周,日糧中應適當提高蛋白質水平,降低鈣的水平。
2、產前1周對年老體弱及有過胎衣不下病史的牛,應肌肉注射1次維生素D3。
3、對經產母牛,不論體質強弱,產后都應立即補鈣、補糖,可有效地預防胎衣不下的發生。一般母牛產后立即靜脈注射25%葡萄糖500毫升,20%葡萄糖酸鈣300-500毫升。
4、注重干奶期奶牛的飼養管理。在干奶牛的日糧中要添加足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供給干奶牛營養平衡的日糧。
三、防治措施
1、土霉素2克或金霉素1克,用10%生理鹽水500毫升溶解,溫熱后注入子宮,促使胎兒胎盤縮小,利于胎衣排出。
2、用"垂體后葉素"50-100國際單位,肌肉或皮下注射,2小時后再注射1次,最好是在產后6-8小時使用,超過12小時效果不佳。也可用催產素100國際單位,麥角新堿6-10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3、用10%氯化鈉500毫升,1次靜脈注射。
4、如用上述藥物仍不見效,可試用0.5%黃色素50-100毫升,含糖鹽水1000-2000毫升,靜脈注射,對產后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有良效。
5、中藥治療,可用"參靈湯",對牛的胎衣不下有一定效果。即使不脫離,以后人工剝衣,有手到即脫的效果。中藥主要成分如下:黃芪、黨參、生薄荷、五靈脂、川芎、益母草各30克,當歸60克,研為末,開水沖服。
6、手術剝衣。采用上述方法無效的病例,可以考慮進行手術剝離。但不宜早期進行,因為剝衣容易損傷或感染子宮,最好是在用中藥治療后再剝離。方法是:剝衣前,先用溫水灌腸,排出直腸中積糞或用手掏盡;用繃帶纏尾,交給助手拉向一側,再用0.3%高錳酸鉀洗滌和消毒外陰部,向子宮內注入10%氯化鈉500毫升。剝離時,左手握住外露胎衣,右手順陰道伸入子宮,尋找子宮葉;先用拇指找出胎兒胎盤的邊緣,然后將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之間,把它們分開。剝離子宮角尖立端的胎衣比較困難,這時可輕拉胎衣,再將手伸向前下方迅速抓住尚未脫離的胎盤,即可較順利地剝離胎衣。剝衣完畢后,可用0.1%高錳酸鉀沖洗并注入華神康普靈20-30毫升,以防子宮感染。必要時每天1次,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