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食品安全復雜的社會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咸柱會同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學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數十位專家教授數年前曾聯名致函國務院負責人,建議采用中醫藥技術“盡快建立我國新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這一任務,解決目前畜禽在飼料中過量添加濫用化學藥劑、抗生素和礦物質及瘦肉精等激素的毒副作用的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等專家近日介紹說,在農業部及衛計委、藥監、質檢、商務等部門重視下,由河南中醫藥專家趙謙等帶領的課題組,依據畜禽各臟腑相關屬性類別,參循傳統的五行規律,運用陰陽平衡、扶正固本及物性相制理論,結合動物的生理特性,選用藥食同源植物的根、莖、花、葉和果實,歷經六年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植物源綠色精料,并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技術鑒定。
專家認為,這一技術彌補了我國在一些技術設施的先天不足,在現有國情條件下,有望使我國的豬肉品質跨入世界先進水平,打破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將產生廣泛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河南率先打響植物源綠色精料攻堅戰
國際文獻研究資料表明,目前,美國、日本、韓國及歐盟各國開始大力提倡使用天然植物飼料添加劑,認為天然植物具有增進動物健康的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咸柱等關于采用中醫藥技術“盡快建立我國新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議,受到國家的重視。河南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植物源綠色精料科研攻關。經過多年的潛心科研,成功研究出“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實現了當年向國家保證的“力爭五年左右時間完成這一艱巨而神圣的任務”的承諾。
“我有幸品嘗過用植物源綠色精料喂養的豬肉、雞肉,色香味特別好,讓人的口味回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那種筋道、醇香,且冷藏不變色不變味,特別適用于國家的肉品戰略儲備。”河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一位專業檢驗官員介紹說,我國的這一植物源綠色精料技術一旦推廣,完全可以彌補我國某些技術的夾生引進和飼養設施的不足。除讓國人能吃上放心肉外,還有可能扭轉我國豬肉出口窘局,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專家評判安全性
就針對“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安全型的質疑,負責該項目毒理實驗的河南省醫藥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說:“以目前每頭豬每天12g用量的58倍使用,無毒副作用反應,產品是安全的。”河南省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實驗也證明,“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對豬的肝、肺、腎、膽、胃無毒副作用,且肉品的肌纖維細密,均一性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等部門對肉品的檢測證明,使用“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宰殺后豬的肉質參照供港標準且高于供港標準的68項檢測,對安全有影響的12項外源激素檢測,藥殘為零,重金屬指標優于農業部“無公害豬肉”標準1至4倍,肉質潔凈度高。
據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對河北、河南和浙江的數個專業養殖合作社使用“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宰殺后的肉品檢測,藥殘為零,營養指標高,其中氨基酸含量高達21.4%,是市售優質肉的兩倍以上,肌間脂肪含量達7.3%,是市售優質肉的四倍以上,膽固醇含量低于市售優質肉品的三至五倍,僅為32.3%。運動員用肉最權威最嚴格的檢測機構國家興奮劑檢測研究中心對使用“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肉品進行了66項檢測,結果證明全部為零。
從農業部了解到,此技術經在河南、河北、山東、浙江等全國多個省份的多層次豬場的批量試養,使用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可明顯提高飼料轉化率,減少氮排量,在肉糧比同比國際先進水平的前提下,可使養殖企業(戶)的單頭豬效益增至360元左右,這也是養殖企業(戶)最關心的問題。
技術亟待推廣
北京市飼料工業協會會長謝中權教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健康養殖課題組組長張博士調研考察后感慨地說:“180天能把豬養成這么大,肉質這么好,看來中獸醫技術理論的運用簡直到了點石成金的地步,這棟豬舍通風條件這么普通,幾乎聞不到臭味,這對環境改善、新農村建設也是十分有益的,該技術值得全國重點推廣。”
農業專家分析說,使用“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的豬生長發育迅速、周轉期快、肉質好等優越的生物學特性及經濟學特點,對養殖經營者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十分有益的。 “優丹”植物源綠色精料技術打破了畜禽產品生產增加產出就要新增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的壁壘,實現了在不改變現有設施的前提下,不增加額外投入的條件下增加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