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七彩山雞,育雛價段的管理相當重要,在雛苗到20日齡的時間內,如果管理得好,商品山雞的成活率可達95%以上,否則就會造成損失。根據我們十多年的飼養經驗,只要抓好保溫、飼喂、防病等管理措施,山雞苗的成活率就可大大提高。
保溫養戶可根據各自飼養的數量,搭建一個適當的保溫棚,面積大小按每80只苗雞/平方米計算,如飼養數量多則要在保溫棚中,將每500只分為一小群,每群之間用30厘米高的紙板相隔。保溫棚的搭建方法如下:離地80厘米~100厘米用竹竿搭架,架上蓋尼龍薄膜、棉絮等保溫材料;如飼養數量只有200只~500只時,可在房內用紙板或其他材料圈成2平方米~5平方米的小圈即可,地面鋪5厘米干木屑或谷糠,再鋪一層破麻袋(作用是防山雞苗誤食木屑,在第四天可揭去)。棚內在離地20厘米~30厘米處均勻地吊幾只250w的紅外線燈泡,燈泡數量以能否達到正常溫度而定。熱源可用電熱管、電熱絲、加熱管道。只是要求小棚內溫度正常且均勻。苗雞進圈前一天先加溫,使棚內預先升溫。苗雞進圈后1天~3天溫度必須控制在37℃;第2周35℃~36℃;第3周33℃~34℃;第4周30℃~31℃,降溫幅度及波動不宜太大,一般每天半度,具體溫度掌握應視苗雞的活動狀態而定。如雛雞均勻分布或吃食或休息,則表示溫度正常;如雛雞聚集在熱源下相互堆在一起,煩躁不安,鳴叫不停則表示溫度太底;如雞群遠離熱源,并出現張口呼吸,翅膀下墜,則表示溫度過高。調節溫度高低,可采用增減燈泡,調節通風出氣口大小,適當放大溫棚來控制。5日齡后如光照亮度太大,易出啄癖,故應適當遮光或改用紅藍色燈泡來降低亮度。1月齡左右可斷喙一次。
飼喂雛雞苗開食飼料用正大全價小雞料510或310,如用510顆粒料,在4日齡內用細篩將大顆粒篩出。1天~3天將料均勻撒在麻袋上,以后逐步用食槽或料桶,飼料應整天不斷。1月齡后可改用511中雞料。如留種雞則在3月齡開始進行限飼。
防病15日齡內的雛雞應預防白痢和球蟲。具體措施是:開食前用高錳酸鉀水飲水。第1天~3天每只苗用2000單位青霉素加2000單位鏈霉素飲水;4天~6天在飼料中加千分之二的土霉素粉或氟哌酸,以后按上述方法交替使用到15日齡。3月齡前每10天~15天用藥預防球蟲一次。10日齡前后用新城疫II系飲水或滴鼻,3月齡及產蛋前一個月用新城疫I系肌注。
山雞室內無光養殖技術
傳統養殖山雞,往往在搞好棚舍的同時,還要建運動場、搭棲架、蓋防逃網,設施復雜。我們通過多年的養殖實踐,摸索出了山雞室內無光養殖技術,使養殖山雞設施大大簡化,同時也降低了養殖成本。具體做法如下:
利用農家現有的空閑房屋,面積大小均可,以15平方米~50平方米為佳,室內鋪5厘米厚的干木屑、稻谷殼或干稻草。(干木屑因吸水性好,鋪后從進苗到飼養結束不需要更換,有條件的則優先選擇)。雞舍門窗要密封,窗口用舊包裝紙板或麻袋布封嚴,使室內無亮光進入。育苗期間在室內用硬紙板圈一個保溫的小棚,頂上覆蓋舊棉絮等保溫材料。按80只/平方米加溫至37℃,并開1只15W~40W的電燈供覓食,光線太強則易出現啄癖。經30天后脫溫,就可終日不開燈,使室內日夜黑暗無光。山雞在長期黑暗養殖中,仍能靠窗縫進來的微弱散射余光尋食飲水,根本不用擔心山雞看不見食物而餓死。由于室內無光,山雞的活動量減少,不再飛翔,有利于加快生長,避免亂飛亂撞,造成傷亡,并大大提高了養殖密度,降低了飼料消耗。商品山雞每平方米可養8只,在50日齡時斷喙一次,這樣到105天時就可全部上市,且山雞羽毛漂亮,較受市場歡迎。
培育種山雞也可采用上述方法,只是到5月齡時將窗口遮光物揭除,使室內光線明亮,并剪除雙翅羽毛,使其失去飛翔能力,按1公4~5母配比,密度2只~3只/平方米,經1個月左右即可產蛋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