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診斷:主要是由于飼料中硒或維生素E長期不足或缺乏而引起。試驗證明,當飼料中硒低于0.03~0.04ppm以下時常可引起發病;飼料保存不當,如高溫、潮濕,飼料中脂肪氧化或發霉變質,都能使維生素E破壞。本病以雛鶉發病較多,成年鶉發病較少。病鶉表現精神沉郁,閉目縮頸,羽毛蓬亂,兩翅下垂,雙腳無力,下蹲,跖部著地。行走不穩,倒地痙攣,頭向下彎曲或向后彎曲。頭、頸、胸、腹、翅下皮膚浮腫,顏色呈褐色,有時呈青紫色或藍色。食欲減少,腹瀉,呈白色或水樣綠便。多于3~7天死亡。剖檢變化主要是表現皮下水腫,呈紅褐色、青紫色或藍色,肌肉色淡甚至蒼白,柔軟,有黃白色條紋;肝臟腫大,表面有壞死灶,心臟擴張,心肌有點狀出血;腸道內充滿綠色糞便。根據癥狀和剖檢病變,分析飼料或谷物中含硒量和維生素E含量,結合針對性藥品治療效果來判斷。確切的診斷須進行實驗室化驗。
(2)防治:預防本病首先要供給新鮮全價配合飼料,飼料中補充禽用多種維生素、含硒微量元素添加劑。禁用霉敗變質飼料和陳舊飼料。發現病鶉后,飼料中補充含維生素E、含硒的添加劑,如添加1%的花生油(或豆油),或每公斤飼料中增加維生素E500毫克,亞硒酸鈉,每公斤飲水中加入10毫克,讓其自飲3~5天。對不能采食的病鶉,應用0.1%亞硒酸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只0.3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