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對濕度的要求不像溫度那樣嚴格,適應范圍較大。濕度控制原則是:前高后低。一般前10天的相對濕度應保持60%~70%,后期50%~60%。如果前期過于干燥易引起脫水,羽毛生長不良、影響采食且空氣中塵土飛揚,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應在熱源處放置水盆、掛濕物或往墻上噴水等,以提高濕度。后期由于日齡增長,采食量、飲水量、呼吸量和排泄量的增加,容易造成濕度過大的現象,因而應以防潮為主。要定期打開門窗、進排氣口,開動風機排出濕氣。嚴格管理舍內用水,墊料平養要經常更換水槽周邊的墊料,使其充分吸收水分,防止病源菌和寄生蟲的繁殖。
二、溫度
溫度是肉仔雞正常生長發育的首要條件。育雛給溫的原則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雛高,強雛低;小群高,大群低;陰雨天高,晴天低;夜間高,白天低。溫度的變化,應根據日齡增長與氣溫情況逐步平穩進行,絕不可忽高忽低變化無常。開始溫度較高,不能與孵化出雛的溫度相差太大,否則雛雞不適應,團縮打堆不愿活動,更不會采食,無法正常生長。一般1~2日齡育雛溫度(雞背高度或網上5厘米高度)為34℃~35℃,舍內溫度27℃~29℃。以后每7天降低3℃,到第28天溫度降至21℃左右,以后即保持這個溫度。在降溫的過種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溫,另外還要考慮天氣情況,降溫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長;降溫速度太快雛雞不適應,生長速度降低,死亡增加。
育雛溫度是否適宜,主要看雞群的行為表現,不能單憑溫度測量,主要根據雛雞的行為表現加以適當調整,做到看雛施溫。
三、濕度與溫度
防止低溫高濕、高溫高濕以及高溫低濕帶來的危害。低溫高濕,雞舍內又潮又冷,雛雞容易發生感冒和胃腸疾病;高溫高濕,雞舍如同蒸籠,雞體熱不易散發,食欲減退,生長緩慢,抵抗力減弱;高溫低濕,雞舍燥熱,雛雞體內水分大量散失、卵黃吸收不良、絨毛干枯變脆、眼睛發干,易患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