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的放牧飼養,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鵝生產的經濟效益。在鵝的放牧飼養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選擇適宜的育雛時間,在北方,育雛的適宜時間是每年農歷3月中旬至5月中旬。此時,環境溫度適宜,有利于雛鵝的成活和生長發育。到中雛,恰好利用夏季茂盛的青草放牧。可節省飼料,降低生產成本。過早育雛時氣溫偏低,育雛的溫度不便控制,增加育雛成本,過晚育雛,溫度過高,而且雨季也將來臨,不利于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放牧飼養。
2、放牧日齡不應過早,雛鵝要飼養到30日齡左右,室外溫度達20度以上(白天),方可放牧飼養。此時,鵝羽毛尚未長成,怕冷,怕露水,怕曬,所以,應在晴天露水蒸發后放牧。
3、不應空腹放牧,為防鵝放牧時亂吃臟東西和為搶食向前跑,放牧前應將鵝喂七、八成飽。
4、防中毒,鵝對農藥等有毒物質抵抗力較弱。所以,剛噴過農藥或剛施過化肥的草地、果園、農田、應經過10―15天再放牧,不到工業排放污水的溝渠放牧。
5、防潮濕、防雨淋、防中暑。50日齡以前的中鵝,羽毛尚未長全,如果被雨淋濕,易引發感冒,甚至凍死。所以,要注意天氣情況,做到天將降雨早放牧,雨天不放牧。放牧鵝群休息場地高燥、涼爽、切忌潮濕。50日齡以前的鵝,如果休息地潮濕,易引發感冒及其它疾病。夏季高溫季節,天氣炎熱,上午11點以后至下午3點之前,不應放牧。應在高燥、通風有蔭涼處休息。
6、防追打、防跑路、防驚群。鵝在放牧和收牧時,都要緩慢前進,不要追趕和棒打,以免造成傷亡。鵝膽小,放牧時要遠離公路、鐵路,以防鵝驚群。放牧路程也不宜太遠,一般應在1―2里之間。在放牧過程中要放牧邊休息,同時,要加強鵝的飲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