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的許成福致電本報“牧醫110”反映,他在林下養殖草三黃雞1200只左右,目前170日齡進入了產蛋期,已經產蛋半個月左右,雖然蛋殼厚度、蛋形均較好,但是產蛋率并不高,目前主要投喂的是稻谷、玉米等,每天投喂75公斤左右。他問:蛋雞的產蛋率為什么不高?和養殖的公雞少有關嗎?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
李銀介紹說,初產蛋雞由于生理因素影響,本身產蛋就比較少,和養殖的公雞數量無關,一般主要與飼料中鈣、磷含量不足,產蛋期光照時間短、疾病(新城疫、禽流感、球蟲病等)等原因有關。另外,雞體過肥對產蛋量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許成福的表述,他家的雞由疾病和飼料中的鈣、磷含量不足引起產蛋量下降的可能性較小,應該是由蛋雞剛開產、產蛋不穩定和光照時間不足引起的。
要提高初產蛋雞的產蛋率,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和增加營養飼料的投喂,如加強圈舍保溫和控制舍內的濕度,使舍內溫度控制在18~23℃,濕度50%~60%,并加強通風,促進空氣流通,降低舍內致病菌的含量與密度。
一般初產蛋雞每天光照時間應達到16小時以上,初產蛋雞光照時間過短易發生產蛋率下降的現象。山西農業大學動物醫學系的古少鵬等曾做了“不同光照時間對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每天光照14小時、15小時、16小時,蛋雞產蛋率、飼料消耗等各組差異不大,但每天蛋雞光照17小時可提高其產蛋率,降低飼料消耗和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初產蛋雞在生產過程中可使用紅光或白光的10瓦白織燈照明延長蛋雞的光照時間,可增加蛋雞產蛋量和蛋重,白織燈的放置密度應保證舍內光線均勻無暗區,一般在日出前和日落后開燈補充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