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收集到的窩外蛋數量并非很多,但由于衛生問題,這些從墊料或棚架上收集的種蛋卻不能作為種蛋進行孵化。
另外,如果種母雞不在特定的產蛋箱內產蛋,飼養管理人員就要花費更多的人力和時間去收集那些地面蛋和棚架蛋。最關鍵的問題是:這樣的種雞群所能收集到且能用于孵化的種蛋大大少于整個雞群本應在產蛋箱內所產的種蛋。
種母雞選擇產蛋位置最關鍵的時期應是產蛋剛剛開始的22-27周齡期間。種母雞是具有習性的生靈,一旦種母雞在某一特殊區域產出4-8枚種蛋,日后它將尋求在這一區域或類似的區域進行產蛋。通常,種母雞大概在產第一枚種蛋七天前開始認定產蛋窩的位置。產蛋初期,飼養人員要確保每天在雞舍內來回巡走數次,將種母雞驅趕到產蛋箱的位置,使年輕且性成熟的種母雞找到產蛋窩。然而,切不要靠近產蛋箱走動,否則會驚擾產蛋窩內的種母雞并使其逃離產蛋箱。產蛋剛開始時,應于下午在棚架上靠墻邊處或在地面中間走動,切勿于早上產蛋窩內有很多種雞時在雞舍內來回走動。
按照自然規律,種母雞在雞舍內喜歡尋找能夠給它們提供安全感的地方產蛋(如:較隱蔽、密閉或黑暗的地方)。因此,產蛋箱一定要安裝在合理的位置。除產蛋箱外雞舍內一定要杜絕那些使種母雞感到密閉或安全的地方。喂料器和飲水器的高度應使種雞能夠自由通過,或盡量貼近棚架,不要使種母雞在底下趴臥。
雞舍中央地面上的墊料很容易使種母雞刨坑造窩并在里面產蛋。雞舍中的墊料區域最容易吸引種母雞,特別是那些它們能夠找到的一些物體下方。為此,種公雞吃完料后應盡快將其喂料器升起,防止其吸引種母雞在下方產蛋。中央地面區域上方應安裝一定的照明設施(交錯安裝或分支安裝),減少種公雞吃完料喂料設備提升后造成的陰影。
棚架高度或種母雞躍上棚架的距離較之以往有明顯的降低。十年前60-80厘米高度的棚架再也不會常見。如今許多新建的雞舍,或者提高地面高度,或者挖低棚架下的區域,使地面距棚架的高度減少10-20厘米,F今我們所飼養的高產肉型(寬胸型)的肉種雞體重比以往的種雞大了許多,它們行為更為笨拙,難以躍上較高的棚架。為了雞只的健康和提高種雞的成活率,應適宜降低棚架高度,便于種雞到棚架上采食飲水。否則,種母雞不愿躍上高高的棚架、到產蛋箱內產蛋,反而更容易在地面或窩外產蛋。有人問:高棚架的雞舍內能否安裝斜坡,幫助種母雞上棚架和產蛋箱?在有限的條件下,這會大有幫助。但要牢記:無論安裝任何設施,都不要為種雞提供任何角落或隱蔽處,否則會吸引種雞在附近或下方產蛋。
整個雞舍內的光照應均勻分布。在種雞舍內即要光照強度又要光照分布均勻,這對能源節約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眾所周知,離光源(燈具)越近,光照強度就越高,按理整個雞舍所需用的燈具不應很多。但雞舍內燈具不多,則難以使整個雞舍內部所有的地方和角落都得到均衡的光照。在太陽升起或黃昏時進入雞舍(特別是自然光通過透明卷簾進入雞舍達到最低限度時),找找比較黑暗的地方。再者,正午時分或陽光高照的時候再進入雞舍,看看哪些地方比較黑暗。(例如:雞舍一端有濕簾的地方)。所以,雞舍應增加一定數量的燈具,提高雞舍內部光照的均勻度。種母雞一般會被吸引到較黑暗的地方,因為它們認為那些地方具有安全感。如果雞舍內所有的表面(天花板、邊墻、棚架下圍、卷簾和棚架)具有反光的作用,則將大有幫助。所以,如能有選擇,雞舍內部的設施應使用白色或淺色。
產蛋箱的尺寸越來越成為一個問題。隨著商品代肉雞體重的提高,肉種雞的體重(開始時和淘汰時的體重)也越來越比以往大了許多。20年前所使用的產蛋箱如今并非得心應手。誠然,生產產蛋箱的廠家增大了產蛋箱的尺寸,降低了產蛋窩的前沿,增加了通風孔便于產蛋箱內的空氣流動。但種母雞不會使用難以輕松進入的產蛋箱。
1995年時,整個肉雞業都是每個產蛋窩供5.5只雞使用,而今這一比例并沒有很大變化。產蛋箱的比例不足,將促使種雞尋找其他地方產蛋,因而增加窩外蛋的數量。如有可能,應盡量增加產蛋窩與種母雞之間的比例。
我們應進一步觀察種母雞的習性,適應它們的習慣,提高種雞群的生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