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禽養殖業的發展,養殖管理與硬件技術也隨之進步,風機、濕簾、暖風爐、網上養殖模式等也越來越為養殖戶接受并使用;而保健品和添加劑的發展,使得料肉比由原來的2.15左右逐步下降,個別地區達到了1.7左右,人們的養殖觀念也隨著養殖業的發展而變化著。
一、不注重糞便處理
好一點的養殖戶把糞便處理到遠離棚舍的區域或賣掉,部分養殖戶直接將糞便堆放在棚舍之外,甚至將糞便堆放在棚舍上風向處。1克糞便中存在的病原總數以億計算,而且由于糞便大部分是成禽排放,其中的病原在成禽上可能不會出現任何臨床癥狀或僅出現輕微的可以忽略的臨床癥狀,但對雛禽來講可能是致命性的,如沙門氏菌病和病毒病。因此,做好糞便無害化處理非常重要,對于糞便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遠離禽舍,或采取密封堆漚等熟化措施殺滅其中的病原。
二 、不注重消毒或消毒劑使用不當
環境消毒大多數養殖戶都可能做到,而熏蒸和帶雞消毒有的養殖戶則不太注重。進雞之前的熏蒸消毒是最全面的消毒方式,而周邊有爆發性疾病時帶雞消毒則是減輕感染壓力的最有效方法。試驗證明,同一雞場發生疾病時,每天帶雞消毒的雞舍發病輕微,但不消毒的雞舍發病會非常嚴重。對于消毒劑的選擇,有的養殖戶始終如一的使用一種消毒劑,從來不更換品種,殊不知病原對消毒劑也會逐步產生抗性而降低消毒劑的效果。因此,至少要準備3種消毒劑輪換使用以避免消毒效力降低,同時在多批次感染相同疾病或爆發烈性傳染病之后一定要更換消毒劑并使用消毒效果好的產品,以避免相同病原再次感染大群。
三 、不重視養殖管理
與此相關的是一旦養殖效益下滑,養殖戶最容易將責任歸于雞苗質量不好或是飼料不好,再或是藥物和獸醫診療工作不得當。誠然,雞苗質量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須知只有精細管理,使雞始終處于健康的狀態,才能使飼料被充分吸收,并最終發揮雞只的最大生產性能;更何況在雞發病時,要求某些管理方面更為精細(如溫度、營養、飲水等),即使藥物再好、治療方案再合理,如果最終管理沒跟上也不會發揮應有的治療效果。
四 、片面追求多吃料
在正常養殖后期(如30日齡以后),很多養殖戶都會問“是否有能增加采食量的產品”,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目前的快大型肉雞采食量按飼料實際情況都會有一定的采食標準,各廠都會有相應的指導量,在此基礎上因個體或季節差異會有增減幅度,但不會超過1 5%.在此基礎上如果是雞群發病后采食量下降,增加采含量的方法就是將疾病治好,在治療過程可根據病情使用一定的增食劑,基本都是提高胃動力和抵抗力的產品,這種增食具有一定意義,如果是大群正常而采食量又在指導范圍內片面追求采食量則意義不大,因為此時也可以通過提高胃動力或作用于神經系統的藥物來提高采食量,由于機體對飼料已經達到最佳吸收,但此時吃得多就未必長肉多,有時反而會造或飼料浪費。正常情況下可定期投喂提高轉化率的保健品以達到改善料肉比的效果,如每周投2~3天的活菌制劑。
五、天天喂藥,不喂不放心
這在當前的養殖過程中極為常見,其原因歸結都是因為目前病太多、太復雜,而養殖戶持有的觀念是“投藥發病至少我努力防了,說明疾病厲害,而沒投藥發病則是后悔當初沒投藥”,堅持“不后悔”原則,因此基本天天用藥。須知“是藥三分毒”,藥物在使用后不僅僅對病原菌起作用,大多數抗生素也會將腸道內的一些正常菌群殺死,而這部分細菌則對飼料的分解吸收起很大作用,被殺滅后會造成飼料轉化率降低,我們說的“投藥期間難長肉”就是這個原因。一般來說,大群精神狀態、采食飲水、行為正常時不需要投藥,需要做的一是搞好消毒丁作,二是使用提高抵抗力的保健品使機體抵抗力升高,減少發;只有病少,雞才有可能長得好。
六 、自己診斷自己治療
有的養殖戶養殖時間很長,通過自己的學習也了解了很多疾病,而且對解剖病變等也不陌生,加之以往的用藥經驗,因此自己看病自己用藥。除非是自己系統學習過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否則還是應該聽取獸醫的意見,因為相同病變的疾病太多,需要進行相應的鑒別、排除診斷;而且每種藥物都有各自的作用癥狀、病變和使用方法,自己在使用時可能會不對癥或不能將藥物最佳效果發揮出來。
七 、忽視應激預防
目前在養殖過程應激幾乎無處不在,影響最大的是龜疫應激和溫差應激。養殖戶都知道在使用疫苗后投藥預防免疫應激,而忽略了免疫的過程中抓雞也是一種應激行為,因此建議在使用疫苗4小時之前使用預防應激的藥物(飲水免疫除外);而溫度應激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溫差過大(超過6℃即可表現明顯),大多數養殖戶都能堅持看天氣預報,在了解到未來會出現大幅溫度變化時可在晚間投2小時的預防應激的藥物,以減輕可能出現的應激反應。應激藥物使用維生素c即可,注意要在兩小時內喝完。
八、認為疫苗不管用
對于這個問題養殖戶最困惑的是“我已經用了疫苗,怎么還發病呢?”。目前任何疫苗的保護力都達不到100%,疫苗使用的理念是將發病概率降到無限接近于0;由于免疫不當造成漏免或疫苗使用劑量不足、強毒與變異毒株的存在、抗體水平不高、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疫苗的保護力與實際情況有差別,在有強毒和變異株感染時則會爆發相應疾病。因此,免疫后還會發病不能單純的將責任歸為疫苗不行,而是要找到發病的真正原因。疫苗是預防病毒病的首選。
九、接受養殖新理念
越來越多的標準化養殖場接受自然、健康養殖理念。這種理念主張讓雞只在健康的環境中自然生長,從而發揮其應有的最佳生產性能;其基礎是雞只有較好的抵抗力;其保障是通過精細化管理提供健康的養殖環境;其途徑是采取嚴格的消毒和使用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各類保健品(如干擾素、抗菌肽、免疫肽、酶制劑、微生態制劑等),重鑄機體的自然防御體系,使雞只少發病,而非一直投藥來預防。由于雞只在健康的環境中有較高的抵抗力,因而也能創造最大生產效益。
總而言之,整個養殖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管理,也就是人為因素。任何疾病的發生或養殖效益下降都可以在管理方面找到相應的不足。而管理的主要因素(溫度、濕度、密度、通風、采食、飲水等),所有的養殖戶都熟悉,但真正做到的卻很少。只有管理成功,才能談收益的問題。建議堅持做全面的養殖日常記錄(內容包括養殖的各項內容、具體操作、環境變化等)至少4批,而后將每批記錄對比,尋找其中的各個方面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