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禽羽毛的異常
1、 營養因素
(1) 蛋白質含量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蛋白質是動物體內組織發育的主要營養成分,羽毛中蛋白質含量高于85%(角蛋白),而氨基酸則是羽毛生長最重要的營養物質。日糧中長期缺乏會出現著羽不良;賴氨酸缺乏可導致有色羽毛雞羽毛色素沉積;生長雞日糧中缺乏色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胳氨酸時,都會使雞只羽毛多種異常癥狀。
(2) 維生素缺乏:日糧中泛酸缺乏易出現皮炎和羽毛生長緩慢。且已長出的羽毛會在短期內破損脫落;煙酸缺乏的小雞除羽毛生長不良外,還可長出蓬松干枯易脫落的羽毛;雛雞VD3缺乏使羽毛生長不良,甚至出現不正常帶黑色的羽毛;來源于嚴重缺乏葉酸母雞而順利孵出的初雛雞,會出現生長受阻或羽毛質量及色素沉積異常;當日糧中蛋白質含量較高時可能造成VB12的缺乏,從而導致雞只羽毛質量劣化和死亡率升高;成年及后備蛋雞VA,VB1缺乏會出現羽毛松亂,無光澤;種蛋中缺乏核黃素(VB2)時,可引起雛雞的絨毛卷縮。
(3) 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糧中缺乏鋅或雛雞對鋅的利用率低,雞只生長發育緩慢,皮膚產生鱗宵,不全角質化或角質化過度,羽毛生長不良,纖維散開并發生損害,蓬松粗亂,易破碎,末端有程度不同的折損,翼羽、尾羽尤為顯著;當飼料中含鐵量低于15mg/kg,引起家禽缺鐵性貧血,病雞羽毛粗亂、蓬松,缺乏色素,并影響到色澤,使之失去應有顏色;集約化社飼籠養雞,若日糧中銅的含量較低,雞只羽毛蓬亂,干枯無光澤;缺乏碘時,甲狀腺腫,功能受阻,則雛雞不長羽毛或成雞不能正常換羽,羽毛褪色或見蝕斑。
(4) 脂肪含量偏低:家禽具有尾脂腺,其中油脂抹在羽毛上可以保持羽毛光滑潤澤。當家禽日糧中脂肪含量長期低于1.5 %或脂肪被氧化而不能被有效利用的情況下, 尾脂腺縮小,油脂分泌量減少,進而使家禽羽毛蓬亂,失去光澤。
2、管理因素
(1)飼料:當家禽每天采食量受到限制,長期受到半饑餓狀態下或者因為更換飼料導致采食量下降,會出現啄羽或羽毛脫落現象。
(2)籠具:我國目前對蛋雞采用的3層階梯式籠,籠前網立絲的間距約為7cm,橫絲間距約為13cm,當蛋雞在長時間采食或飲水時,頭伸出籠外的過程中頸部羽毛與網摩擦,折斷或脫落。
(3) 溫度:如果育雛室溫度長期過高,較長時間高溫刺激皮膚,則雛雞羽毛生長機能受損,羽毛不能生長或者推遲長出。在高溫季節,家禽為了散發體內熱量,會出現脫毛現象,在溫度較高的同時,出現意外斷水,可加重應激出現脫毛。
(4)光照:過強或過弱的光照以及頻繁的停電,會引起家禽羽毛異常,同時會誘發啄癖。
(5)有害氣體:家禽飼養密度過高,育雛室或雞舍不定期清潔,舍內積留大量CO2、H2S、NH3等有害氣體直接惡性刺激雛雞皮膚,羽毛生長機能也會損害,則雞羽毛生長不良,已長出的羽毛甚至自行脫落。
3、疾病因素
在一般情況下,雞只正常生長發育,但當雞只遭受疾病侵襲,會使羽毛出現異常,嚴重的可直接導致雞只死亡。
(1) 病毒性疾病:這類疾病對雞只的危害比較嚴重,在出現一系列癥狀和病變以后,伴隨著羽毛生長異常,諸如羽毛蓬亂,羽毛不整等,這也是判斷雞群是否患病的一個較明顯特征。
患急性型新城疫的病雞常表現精神沉郁,不喜走動,羽毛松亂無光澤,垂頭縮頸,翅膀下垂,冠和肉髯發紺;因1日齡雛雞接種污染REV生物制品而出現的雞矮小綜合癥,雞只羽毛生長不正常,再身體軀干部位羽小支緊貼軀干;雞只感染IB,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雞全身衰弱,羽毛松亂,昏睡,雙羽下垂,長堆在一起;感染IBD的雞只羽毛會出現逆立且無光澤;AI,EDS-76等病毒性疾病都會使病雞出現除典型癥狀外的羽毛松亂。
(2) 細菌性疾病:Anderson等(1948)報道;感染雞白痢而幸存下來的雛雞大多生長手阻,發育不良,羽毛不豐滿,肛門周圍絨毛玷污;年齡較大的雞或成年雞副傷寒急性經過會突然停食,精神委頓,羽毛蓬松,冠和肉髯蒼白,皺縮;1日齡以上雛雞發生禽副傷寒后也會出現羽毛松亂;Kashiwazaki等報道成年雞鼠傷寒沙門氏菌野外爆發,具有羽毛蓬亂癥狀;患結核病的病雞被毛出現粗亂和蓬松,且無光澤;另外,急性型禽霍亂,禽偽結核病,急性敗血型大腸桿菌病,禽亞利桑那菌病,急性敗血型葡萄球菌病,曲霉菌感染等細菌性疾病感染都會使雞只出現羽毛松亂、不整、無光澤等異常現象。
(3) 中毒性疾病:雛雞采食被霉菌污染的飼料,常導致著羽異常(羽毛脫落)和吸收不良綜合癥;肉毒梭菌中毒后初期羽毛蓬松,頸部羽毛逆立,后期羽毛脫落;雛雞碳酸氫鈉中毒,常導致羽毛逆立,后期或嚴重病例出現羽毛脫落;磺胺類藥物中毒的仔雞會表現抑郁和羽毛松亂;而喹乙醇中毒的臨床表現出精神不振,食欲減少以至廢絕,羽毛松亂,冠發黑,拉稀糞等癥狀;微量元素中的汞、砷、銅、錫、氟等導致雞只中毒,也會出現羽毛蓬亂,失去光澤。
(4) 寄生蟲性疾病:家禽的體內寄生蟲及體表寄生蟲均可通過間接或直接作用導致家禽羽毛異常。球蟲病、白細胞蟲病、組織滴蟲病、毛滴蟲病、絳蟲病、雞蛔蟲病及禽虱病和雞螨病等常可導致家禽營養吸收不良或直接作用于皮膚和羽毛,使羽毛脫落。
二、家禽羽毛異常的防治
1、提高營養水平
(1) 保證日糧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平衡:若飼料中粗蛋白不足,可補充一些魚粉等動物性蛋白或玉米蛋白粉等植物蛋白。若日糧中的蛋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不足可相應補充,如在預防時可補加50-100g的相應氨基酸,治療時可考慮加倍。
(2) 確保日糧中含有充足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針對飼料中缺乏的成分可考慮改用全價營養飼料,或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硫酸鋅、硫酸亞鐵、富硒酵母、硫酸鈉或生石膏、氯化鈉、粗纖維及微量元素。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植物纖維和沙礫,以幫助家禽磨碎飼料,促進消化。針對脂肪原因引起的因該及時查明原因。
2、加強飼養管理
(1) 減少家禽體表的物理損害:籠養應注意籠的結構,避免結構不合理或金屬部位突出等原因導致家禽損傷;對于平養禽應保證足夠墊料,且應盡量使墊料保持柔軟和相對干燥,及時剔除尖銳木片、玻璃。
(2) 適當降低飼養密度:應保證家禽有足夠的飼養空間,同時提供充足的采食和飲水設備,定時喂料和補水,保證每只家禽攝入足夠的飼料和飲水。保證舍內足夠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并做好防暑降溫和舍內空氣通風工作,盡量排除舍內二氧化碳,硫化氫和氨氣等有害氣體。
(3) 加強管理
3、重視家禽疾病防制
(1)病毒性疾病的防制:目前免疫接種結合生物安全措施是預防和控制家禽病毒性疾病最為有效的措施。在制定家禽免疫接種程序之前,應在充分掌握禽場近期主要疫病請況、疫苗的血清型或血清亞型、重復免疫接種的間隔時間及次數、不同活疫苗之間的干擾、母源抗體、疫苗來源及接種劑量和途徑等情況,合理制定防疫措施。同時做好隔離、消毒、滅鼠、殺蟲等生物安全工作,將病毒性疾病對禽場的威脅降低到最小。
(2)細菌、寄生蟲等疾病的防制:對于細菌、寄生蟲等疾病除加強環境消毒和對部分疾病使用相應疫苗預防外,還應注意平時的藥物預防。
(3)中毒性疾病的預防:針對中毒病,應加強對飼料及飼料成分的監測工作,是否添加了劣質魚粉,食鹽和藥物添加是否過量,飼料營養成分是否合理,蛋白質、氨基酸等物質是否得當,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