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魚又稱青鯇、螺螄青、黑鯇、鋼青,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屬于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體型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體背及體側上半部青黑色,腹部乳白色,各鰭均為灰黑色。屬底棲性肉食性魚類,幼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搖蚊幼蟲及無節幼體;成魚階段喜食螺、蚌、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等。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喂各種配合飼料。
青魚個體大,肉厚,多脂,味美,肌間刺少,營養豐富,每100克肉含蛋白質19.5克、脂肪5.2克,并含有大量維生素和鋅。它是淡水魚類中的上品,在四大家魚中肉質最好,經濟價值很高,青魚無公害養殖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養殖環境要求
養殖環境包括大氣環境、魚類生長水域環境和漁業水源水質等,養殖環境必須符合國標《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4 -2001)、《漁業水質標準》(GB/T11607-89)、《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的規定。
1.養殖水域選擇
青魚養殖水域應選在生態環境好,水源充足,無或不直接受工業三廢及農業、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污染的水域。養殖水域內以及上風向、灌溉水源的上游,沒有對養殖水環境構成威脅的污染源。
2.清除池塘多余淤泥
淤泥是由生物尸體、殘剩餌料、糞便、各種有機碎屑以及各種有機物和泥土沉積物組成。它們通過細菌的分解和離子交換作用,源源不斷地向水中溶解和釋放,為餌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養分。但是,淤泥過多,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甲烷、有機酸、低級胺類和硫醇等,這些物質在水中積累,影響青魚的健康和生長。因此,應除去多余的淤泥。具體措施就是每養殖一二年,排干池水,挖除過多的淤泥,使其池底淤泥保留20厘米左右較為適宜。同時讓池底暴曬和冰凍,殺死害蟲、寄生蟲和致病細菌。
3.池塘水體消毒
改善池塘環境,消除敵害生物,預防部分細菌性疾病,要對池塘及水體消毒。常用消毒劑及其用量如下:①用含量為每升200毫克~250毫克的生石灰帶水清塘,或用含量為每升20毫克~25毫克的生石灰水全池潑灑消毒;②用含量為每升20毫克的漂白粉帶水清塘,或用含量為每升1.0毫克~1.5毫克的漂白粉水全池潑灑消毒;③用含量為每升0.3毫克~0.6毫克的二氯異氰尿酸鈉溶液全池潑灑消毒;或用含量為每升0.2毫克~0.5毫克的三氯異氰尿酸溶液全池潑灑消毒。
4.水質管理
水環境是青魚在池塘中生活、生長的基礎,各種養魚措施也都是通過環境作用于魚體。因此,水質管理是青魚無公害養殖的橋梁。要保證池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機物和營養鹽豐富;池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之間。水中的溶氧量大于4毫克以上,pH值為7~8.5,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二、苗種的培育
青魚苗種的生產與引進要符合我國《漁業法》、《青魚魚苗魚種質量標準》(GB9956—88)和農業部頒布的《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的規定,用于繁殖的親本必須來源于原良種場,質量符合《青魚、草魚、鰱、鳙親魚》(GB/T5055—1997)的標準。生產條件和設施應符合生產技術操作規程要求,苗種質量須經具有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檢驗檢疫。
1.苗種的選擇
青魚苗種的優劣可以根據出塘規格的大小、體色、苗種的活動情況以及體質強弱來辨別:優質青魚苗種應符合《青魚魚苗魚種質量標準》,出塘規格整齊,體色鮮艷,有光澤,行動活潑,受驚后迅速潛入水底,搶食能力強。進行抽樣檢查時,苗種在白瓷盆中狂跳,身體肥壯,鰭條完整,無異常現象。反之就是劣質苗種。
2.苗種的培育
根據青魚苗種在不同發育階段對餌料的不同要求,可劃分成2個階段進行培育。①魚苗階段。投放出膜3天~5天的水花,放養密度每公頃100萬尾~150萬尾,池塘面積以1334平方米~2668平方米為宜。下塘后第1天~第10天喂豆漿,其中前5天每公頃30公斤,后5天每公頃40公斤,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潑灑均勻。每隔5天~7天加水15厘米~20厘米,到夏花出池加至1.3米~1.5米水深。根據培育池的水質,適量施用追肥。魚苗經 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為夏花魚種就應稀疏分池,出池前要進行二三次密集鍛煉。②魚種階段。食性漸漸分化,開始攝食小螺類。放養時間是夏至以前,面積以 2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為宜,水深1.5米~2米,青魚每公頃放8萬尾~10萬尾,鳙魚每公頃放1.8萬尾~2萬尾,鯽魚每公頃放0.5萬尾。先用少量精料引誘青魚到食臺,然后每天喂豆餅漿2次,每次每萬尾喂豆餅漿二三公斤;規格達5厘米后混投菜餅,7厘米后改投浸泡的菜餅或豆餅;規格達 10厘米后混投軋碎的螺蜆,開始每萬尾喂30公斤,以后逐步增多。
投餌要實行四定。定點:在食臺或食場投喂;定時:每天2 次,上午8時~9時,下午2時~3時;定質: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給予優質新鮮的餌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時吃完為準,每月投喂量占總投喂量的比例: 6月占4%,7月占15%,8月占23%,9月占25%,10月占15%,11月占10%,12月占4%,1月~3月占4%。食場經常清掃、消毒,保持衛生。經常注水,控制肥量適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細觀測,根據情況安排生產,發現病害及時治療。
三、成魚養殖
1.池塘條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面積3335平方米~6667平方米,池埂堅實,不漏水滲水,陽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較少。魚種放養前清除池塘中過多的淤泥,經冰凍曝曬數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對水后全池潑灑,隔二三日經過濾注水后,每 667平方米再用茶籽餅50公斤浸泡一晝夜后潑灑。同時要求具備動力電源,每2000平方米~3335平方米水面配備3千瓦葉輪式增氧機1臺,投餌機1 臺。
2.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要待消毒藥物毒性消失后,過濾注水,防止野雜魚混入池內。魚種宜在2月底前后放養結束,因此時水溫較低,魚的鱗片較緊,拉網、搬運等操作魚種不易受傷。每667平方米放養尾重1公斤的二齡青魚種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 公斤的鰱魚種100尾、鳙魚種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烏鱧魚種20尾。魚種入池前用硫酸銅(每平方米用量8克)和漂白粉(每平方米用量1克)合劑浸浴 20分鐘~30分鐘,或用3%~5%的食鹽水消毒15分鐘。
3.飼養管理
①飼料的選擇。飼料要符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標準》(NY5072-2002)和水產養殖的行業標準。嚴格按照農業部頒布的《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進行養殖,并填好《水產養殖生產記錄》表。飼料要求色澤一致,無異味,無發霉、變質、結塊的現象,呈顆粒狀,表面光滑,熟化度高。飼料不能過于松散,對水穩定性要求在20分鐘不潰散。同時要對飼料的營養價值進行評定。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飼料的營養價值需求也不同。魚種階段一般選擇蛋白質含量在 35%~45%;成魚階段一般選擇蛋白質含量在28%~41%。
②飼料投喂。用木板、竹板搭建一個向池中心延伸三四米的投餌臺,以馴化方式使青魚集群上浮搶食,逐漸集結到投餌臺用投餌機定點投喂。日投餌率可按3月占魚體重的1.5%、4月占2.0%、5月占3.0%、6月占4.5%、7月占 5.5%、8月占6.5%、9月占5.0%、10月占3.0%、11月占2.0%執行,并視水溫、水質、魚生長和吃食活動情況靈活掌握。每天投喂三四次。每次投喂讓魚吃七八成飽。均勻投喂,投喂持續時間控制在30分鐘~45分鐘。
③日常管理。巡塘:每天必須早晚巡塘,檢查水質,觀察魚情。增氧:6月~9月,晴天中午開增氧機一二小時,陰雨天半夜開機,浮頭較重時必須開機到天明。水質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 月每隔15天~20天全池潑灑生石灰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5公斤~20公斤)。
四、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漁用藥物的使用應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和《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嚴格按照農業部頒布的《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進行養殖,并填好《水產養殖用藥記錄》表。
1.魚病的預防
4月底5月初和9月~10月魚病多發季節,用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用量為每升0.5毫克,預防殺滅錨頭蚤、中華蚤等寄生蟲。2天后再用含氯制劑(漂白粉、二氯異氰脲酸、三氯異氰脲酸、二氧化氯和二溴海因等)全池潑灑1次,防止繼發細菌感染。自5月中旬起至8月底,每月2次,用生石灰與含氯制劑交替全池潑灑,預防腸炎、爛鰓等細菌性疾病發生,生石灰含量為每升20毫克~30毫克。
2.藥物治療
青魚魚苗、夏花階段常寄生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魚病;烏仔階段可發生跑馬病;青魚魚種常感染病毒性出血病;青魚大規格魚種和一二齡成魚易患細菌性腸炎病、爛鰓病和赤皮病。發現魚患病,立即確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