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鱗斜頜鲴俗稱青板刁、沙姑子,屬鯉科、細亞科、斜頜鲴屬,是廣布于江河、水庫、湖泊中的中下層型經濟魚類。常見個體400-500g,最大個體可達1500g。其骨刺少,肉質肥厚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
細鱗斜頜鲴頭小,呈錐形。口下位,呈弧形,下頜的角質邊緣比較發達。體側扁,腹部稍圓,從肛門前至腹鰭基部有明顯的腹棱。鱗片細小,排列緊密。魚體背部灰黑,腹部淡白,背鰭淺灰色,尾鰭為桔黃色,其它各鰭淺黃色。
2、生活習性
細鱗斜頜鲴常生活在江河、水庫、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層,有集群攝食、活動的習性。在天然水體中,以其發達的下頜角質邊緣在水底刮取藻類和有機碎屑。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與其它魚類混養,無食性矛盾,并能清掃食物殘餌,凈化水質。
3、繁殖習性
在自然條件下,細鱗斜頜鲴的性成熟年齡為2冬齡,初次性成熟的親魚體重一般在400-500g。同齡魚,雄魚比雌魚個體稍小。細鱗斜頜鲴魚卵為粘性卵,但比鯉魚卵的粘性稍弱。在長江流域,4月下旬或5月初,當水溫在18℃以上時開始產卵繁殖,歷時約2個月。細鱗斜頜鲴產卵沒有固定的產卵場,一般是隨意產出,隨水流漂浮,遇到可粘附的物體即粘附其上,完成胚胎發育,孵出魚苗。
二、人工繁殖
1.親魚選擇
細鱗斜頜鲴親魚要求達2冬齡以上,體重最好在500g以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在生殖季節親魚的第二性征比較明顯:雄魚頭部、胸鰭和鱗片均有珠星,手感粗糙,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魚體表光滑,腹部豐滿,有明顯的卵巢輪廓。
2.親魚培育
親魚培育是人工繁殖的基礎,其培育好壞直接影響親魚的性腺發育、催產率和受精率。細鱗斜頜鲴親魚培育可單養或混養,但在實際生產中,多采取混養。每年產后將親魚放人“四大家魚”種魚培育地中,每667平方米套養不超過20尾;3月份開始集中強化培育,主要投喂豆餅、麩皮等精飼料,同時注意經常加注新水,以增加溶氧和刺激親魚性腺發育。
3.人工催產
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當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開始人工催產,雌魚注射LRH-A27mg+GH2mg/kg,雄魚減半。每公斤親魚注射2ml,胸腔注射。注射催產藥物后將親魚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產卵池中,讓其自然產卵受精。在20℃水溫條件下,l0-12小時達效應時間,20℃一23℃水溫9小時即能產卵,23℃一25℃水溫,則只需7—8小時就能產卵。一旦發現親魚發情產卵,每立方米水體潑灑黃泥漿水1kg(10kg水十1kg黃泥),以自行脫粘。20-30分鐘后不斷加進新水和排水,以收集受精卵。或發現親魚發情時,立即打網進行人工授精并脫粘,其方法是:先將精卵同時擠入盆內,并不斷拌勻,然后將受精卵逐漸倒入濃泥漿水中,邊倒邊輕攪拌,l—2分鐘后加清水沖洗。脫粘后的受精卵即可移入孵化缸或環道中流水孵化。
4.人工孵化
每立方米水體放受精卵 70萬-80萬粒。孵化開始前停水,每立方米水體用10g孔雀石綠溶液停水浸浴8—10分鐘,以防水霉病。然后打開進水閥門,進行流水孵化。由于細鱗斜頜鲴受精卵卵徑較小,并經人工脫粘,其卵表面附有泥沙,卵比重較大,為此,孵化時的水流速度要求較大,以看到受精卵粒隨水流上下翻動為宜。孵化用水一定要經紗窗過濾,以防生物敵害和其它雜質進人。細鱗斜頜鲴受精卵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0-30℃,水溫高于3O℃,雖能孵化出魚苗,但多為畸形。水溫低于 15℃,胚胎發育至原腸期,側停止不前。在22℃-23℃的水溫條件下,受精卵經40小時孵化即可脫膜出苗,但脫膜持續時間較長,一般約需2-3天才能完全脫膜。剛脫膜的稚魚,比家魚苗體小、嫩弱,無游泳能力,只能隨水流上下漂浮。隨著胚后發育的進行,當稚魚出現鰾后,能平游時,這時需降低水流速,以減少稚魚體力消耗。出膜3-4天。當稚魚的腸管和咽喉接通后,并主動開口向外界攝食時,魚苗可下塘培育。
三、魚苗魚種培育
細鱗斜頜鲴魚苗魚種培育方法與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魚苗培育方法基本相同,但還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放養密度:魚苗魚種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與放養密度密切相關,放養密度過稀,魚苗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但浪費水面,效益差。放養過密,勢必影響魚苗魚種的生長和成活率。各地多年試養認為:每667平方米水面放養水花以18萬一20萬尾為宜。當魚苗體長達3cm時,每667平方米分稀到8萬一10萬尾。以后隨著魚體增長,應逐漸降低密度。
2.培育方法:常規魚苗魚種培育多以“肥水”下塘,細鱗斜頜鲴魚苗魚種培育方法稍有不同。因細鱗斜頜鲴魚苗較同日齡的家魚苗小,剛開口攝食時,只能攝食輪蟲和浮游藻類等細小生物,因此,魚苗下池前,底肥不能施得過早和過多,以防大型藻類太多,不利魚苗攝食。水色以“嫩”一些為好。在實際生產中,魚苗下池前每667平方米施大草300-400kg或糞肥200-300kg,3-4天后,當輪蟲和浮游生物繁殖達高峰時,魚苗下池。放苗時每5萬尾魚苗投喂1個熟蛋黃,以飽食下塘。從第2天開始,投喂豆漿,每667平方米水面每天用黃豆2—3kg磨成豆漿,投喂23次。隨著魚苗個體長大,攝食量增加,要適當增大投喂量。當魚苗體長達3cm以上時,可投喂米糠、麩皮等人工飼料。
3.飼養管理:魚苗魚種飼養管理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強水質管理,每2—3天至少加注一次新水,最好是經常保持微流水,使池塘水質“活爽”。②及時分養,魚苗經 20-30天培育,體長可達3cm以上,這時魚體鱗片已長齊,應及時拉網鍛煉和分稀飼養。但在拉網操作過程中,要特別細心,以防傷魚。體長3-4cm的魚種,每667平方米可放養 5萬-6萬尾;體長達5cm以上時,每667平方米放養 3-4萬尾。總之,隨著魚體的生長,要逐漸分稀放養密度,以利魚種快速生長和提高成活率。③注意病害防治,細鱗斜頜鲴魚苗魚種培育階段的主要病害是寄生蟲,如車輪蟲、魚虱、錨頭蟹等。其防治方法是:定期用晶體敵百蟲全地潑灑,使池水濃度達 0.3g/立方米,第二天再潑灑一次,即可防治。
四、成魚養殖
1.池塘混養:在主養鰱魚、鳙魚、草魚等的成魚池中,每667平方米混養體長8—10cm的細鱗斜頜鲴魚種150-200尾,在不增加飼料和肥料的情況下,細鱗斜頜鲴能充分利用池中的腐植物、碎屑等,不與主養魚爭食,可增加魚產量40-50kg/667平方米。
2.大水面增殖:細鱗斜頜鲴具有食性雜、適應性強、繁殖快等特點,在腐殖質比較豐富的淺水湖泊或水庫中,移植細鱗斜頜鲴魚苗、魚種或親魚,并加強資源保護,2-3年就能形成自然種群。最高產量可達8kg/667平方米,并可長久受益。這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已有成功經驗。